18日两车隧道应急缺口调头致隧道拥堵 违章司机到警局认罚

22.08.2014  07:22

 
8月21日,成都交警三分局,在红星路隧道违法掉头的司机接受处罚。

 
红星路下穿隧道,应急掉头口已经安上锥形筒。

原标题: 隧道“造堵”司机现身 “当时被吓坏了,以后再也不这样

8月18日早晨,一辆成都本地轿车和一辆“鲁K”商务车在红星路隧道的应急缺口掉头,造成了早高峰隧道双向拥堵。隧道内的天网监控,记录下两车掉头的全过程。

时隔4天,其中一位司机——驾驶白色轿车的赵先生现身成都市交警三分局。“我看了华西都市报的报道,加上车队领导也在问,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惹麻烦了。”赵先生是成都某单位的公车驾驶员,事发当天他出车办事,因为赶时间在隧道里掉头。“整个过程车来车往,当时我被吓坏了,以后再也不这样!

根据《道法》,民警对赵先生处以150元罚款的顶格处罚。记者再次回访城区隧道,发现有损坏的护栏已经更换和修复好,掉头缺口处也全部摆上隔离锥形筒。

【调查】

隧道掉头造堵 监控锁定是单位公车

8月18日是周一,成都中心城区早高峰车流量很大。根据成都市交管局交通智能监控的视频,早晨8点至8点15分,红星路下穿隧道出现车辆排行情况。堵车原因除了车流量大,重要的是还有人为造堵:8点01分时,一辆车牌号为川A7J0**的白色轿车由南往北在隧道内行驶时,于第一个应急掉头缺口强行掉头,导致双向交通拥堵。大约4分钟后,一辆“鲁K”牌照黑色商务车,也在此进行掉头。

根据监控视频截图,成都市交警三分局民警锁定了白色轿车的车辆信息。“这辆车属于成都某单位的公务车辆。”民警很快找到该单位的车队负责人,并于21日上午联系到当天早晨出车的驾驶员赵先生。

误以为可以掉头 司机到警局认罚150元

21日中午,赵先生来到了成都市交警三分局。“周二华西都市报的报道我一看到,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惹麻烦了。”赵先生说,过去两天自己很不好意思,在接到民警电话通知后,立刻就前来处理违法行为:“我认罚,给大家添麻烦了。

赵先生称,自己是在隧道内的缺口看到掉头标志后,误以为可以掉头。交警三分局法制科民警详细查询了交通标志的国标,以及《道法》相关法规后,确定了赵先生的行为违法。

隧道内‘应急掉头’标识,属于辅助标识,代表非应急情况下不能掉头。”民警介绍,该行为属于《道法》中“在禁止掉头或禁左标志、标线的地点掉头”的行为。最终,民警给赵先生开出了150元的顶格罚单。

对于另一辆掉头的外地车辆,我们也在加紧排查,并将违法信息告知驾驶员。”民警提醒,隧道掉头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连续追尾事故,“希望广大驾驶员根据交通指示标志,在可以掉头的匝道或路口完成掉头。

【对话】

曾打算后退,但车多不敢动

在成都交警三分局,赵先生处理违法行为时很配合,并不停对民警说不好意思。华西都市报记者与他进行了简短对话。

华西都市报:你当时为什么要在隧道里掉头?

赵先生:我当时是正常从车队出车,到了红星路四段发现走错路,想要从地面上的匝道掉头,结果车太多了,我快到隧道口都没变道到匝道,进了隧道又不知道前面什么地方可以掉头,看到隧道缺口的标志,就打算在那里掉头了。

华西都市报:你当时掉头时遇到什么情况?

赵先生:栏杆是开着的,掉头的空间是有,但我刚转了一半就发现没对了,对面的车一辆接一辆,速度快得很,他们又看不到我,太吓人了。我打算后退,但车尾的车也很多,我就不敢动了。

华西都市报: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交通违法吗?

赵先生:当时还不清楚,第二天我看到华西都市报的报道,就知道自己惹祸了。车队领导来了解这个情况,我也如实说了,违法处罚我都接受。这是我第一次在隧道里掉头,以后再也不敢了。

【回访】

7个缺口的栏杆全部放下

此前记者调查中发现,城区隧道内的应急掉头缺口护栏毁损严重。时隔3天,记者再次前往红星路下穿、天府广场下穿、东城根街下穿察看。

在8月18日中午,3条隧道的7个应急缺口中有3个栏杆立起无设防,一个缺口栏杆处于半开状态,还有3个缺口栏杆关闭。而回访中,7个缺口的栏杆已经全部放下,在栏杆下方均放置了隔离锥形筒。

目前损坏最严重的栏杆电机,已经恢复。”成都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城东管理所一位负责人说,现在只需要将栏杆重新上好警示漆,就可以在今天重新启用。

老隧道上卷帘门难度大

对于隧道缺口防护设施受损的问题,排水设施管理处在过去的3天内会同抢修人员、技术科人员,试图商量出一个解决老旧隧道防护难题的办法。

现在城区的隧道缺口,有3种防护模式,分别为起落栏杆、拉伸时围栏、卷帘门。”城东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卷帘门是相对封闭和安全的措施,“例如通往东客站的隧道就是全卷帘门式设计,损坏率也很低。

但对于老隧道来说,把栏杆改成卷帘门难度很大。“3条隧道都有一些年岁了,改护栏意味着电机和线路都要变化,安装固定上也有难度。”该负责人说,现有的方案都有弊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新的防护方案。

延伸阅读

成都隧道“眼睛”进化史

2003年4月,有西南第一下穿隧道之称的红星路下穿隧道通车,从这一天起,成都中心城区的各类下穿隧道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城区各条主干道。

最初,这些陆续通车的下穿隧道中安装有对交通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进行监控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与110、119等指挥中心连接,但还不能像电子眼一样抓拍违法。

2012年,成都市电子警察系统二期工程在城区23条隧道内进行调试后启用。这些设备不但能抓拍变道和超速违法,还能测试车流量。时隔一年,一批能对违反城区尾号限行的车辆进行抓拍的监控设备再次上岗。

城区隧道里,哪条被监控得最厉害?答案是新近开通的科华南路下穿隧道。该隧道共有57个电子眼,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实时路况。若隧道内发生事故,摄像头会立即拍照传回监控室,救援行动便立即启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鑫 实习生陈秋余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