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代会精神】适应新常态 负责敢担当 开创落实年工作新局面

24.03.2015  10:20

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通过了党代会工作报告,确立了未来30年发展的总目标、总战略、总方针,制定了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举措,今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和落实党代会报告任务将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工作的新常态。

怎么办?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常态;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区、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成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新常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时代成为技术革新的新常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需要新思维、新举措、新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思维。具备了新思维,就具备了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的神经中枢。

1896年学校创建、1905年复校唐山,取得唐山办学时期的辉煌,获得“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这是适应了祖国铁路事业新生、近代工业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常态;20世纪80年代,学校开始建设成都新址,89年正式搬迁成都,这是适应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新常态;21世纪以来,学校进入教育部直属国家队、举全校之力开展国家实验室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是适应了教育大变革、高铁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大变化的新常态。这是学校100多年的发展史,也是发展思维的演变史。适应新常态,就有新发展,否则就会与前进的时代马车越落越远。

新常态对学校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挑战大于机遇,这是基于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国内竞争百舸争流、逆水行舟的态势,基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诸多“跟不上”、“不给力”的短板,基于我们的家底、储备还有后劲,基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校拨款和评价机制改革等背景下我们的区位劣势、人才劣势、资源劣势和观念劣势等方面,所做出的一条判断。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当前优势学科点少面窄、师资队伍整体竞争力不强、办学资源总体不足、学校整体的执行力不强、内生动力活力和压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与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而且还有加大的趋势。

是新常态在倒逼学校进行综合改革。之所以说是倒逼,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前面取得的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改革就会被新一轮高等教育竞争所淘汰,这就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单就招生制度改革和拨款形式变化为例,试想如果学校没有生源了、没有经费了,学校就会停办,这种危机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当然,综合改革也不是改革的综合,不是单项改革的叠加,更不是翻烧饼式的颠覆性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共识为基础、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的的“寻求最大公约数”、突破瓶颈和天花板的全局、全面改革。在新常态倒逼的压力下,决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观望心态和麻痹思想,越是关键阶段、重要拐点,越要坚定好“做成做优做强”的文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斗志、“改革发展是唯一出路”的定力以及“人才强校是必由之路”的理念。回应倒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动作为的过程。近年来,我们实施“三大战略”、“四大行动计划”、“学科整合与优化工程”等“八大工程”,就是努力踩准改革发展的步点、在求变求新中深化改革的作为。

但也应看到,深化改革正在探索,“甩开膀子干”才刚刚起步,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既然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行动纲领已经确立,接下来就是干了。制定一个好的纲领不易,落实一个好的纲领更为不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最为重要的工作。如果几年下来工作无所进展,文件决策成为摆设不说,师生群众将会对我们的战略、承诺以及规划的美好明天打一个多大的问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抓好落实是关系到公信力、向心力、凝聚力的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干什么?

目标:到建校1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前夕,将学校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战略:立足学校现实,分步实施、分步突破,实施“三步走”。第一步,到建校125周年(即2021年)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后,确立国内理工科强校地位,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型。第二步,到建校130周年(即2026年)前后,初步确立国内综合性研究型强校地位。第三步,到建校150周年(即2046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实现交大历史性复兴。

方针: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深化改革是动力之源,依法治校是制度保障,强化特色是立校、兴校、强校之本,提高质量是核心和生命线。

任务: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授治学;依法治校,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学治理体系;立德树人,构建“四维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四大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学术竞争力;加强协同创新,持续增强科技创造力;促进大学文化发展,不断扩大思想影响力。

举措:人才强校主战略:高层次拔尖人才“倍增计划”、“文科名家计划”、师资队伍“飞越计划”、青年教师“雏鹰计划”、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队伍“闪亮计划”。国际化战略: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数字化战略:管理信息一体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服务网络化、人才培养信息数据化。全校资源统筹,建设犀浦校区“环交大知识经济圈”、九里校区“环交大智慧产业城”、峨眉校区“三基地”和“高端国际教育园”,多元筹资,开源节流。建设平安交大、美丽交大、智慧交大、和谐交大、幸福交大等民生工程。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党建工作一个都不能偏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党代会报告已经制定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明确了时间表。这里面每一条、每一句,都可以挖掘出很多内涵,都有很多文章可做,都是师生瞩目的全校工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号入座、主动认领、立账销号,一项一项兑现承诺。

实践告诉我们,输赢往往不在起点,而在拐点上,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新常态下,美丽蝶变、华丽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按照办学规律办事,扎扎实实往前走,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资源可支撑度和师生可接受度的有机统一。身处拐点,更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努力努力再努力、落实落实再落实,厚积薄发、蓄势以待,做一事成一事,积小胜为大胜。

实践也告诉我们,定好位、强特色、高水平是根本。学科专业不在多而在精,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学科覆盖率也只有50-70%。我们有自身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和行业优势,只有把准定位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办出水平。而定位不准,既容易丧失传统和优势,也容易迷失办学方向。优势学科专业是我们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有特色才能有优势,丢掉了特色和优势,就丢掉了核心竞争力。当前,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力量,我们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才是深度切合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正在研究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其主要思想是: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这也是鼓励我们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争创一流、舍我其谁。

来干?

人才兴盛则事业兴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人才定律。纵观学校发展历程,每次适应新常态的改革发展都是人才定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与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也是因为人才资源的欠缺。所以人才是兴校、强校的根本所在。事业呼唤人才,人才成就事业,人才只有用得好才能引得来留得住。面对新常态,如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凝聚人才,建设规模大、结构优、素质强、可持续的干部人才队伍,是个等不得、绕不开、缺不了的根本问题。当然,人才的定义是广义的,在当前百端待举、全面落实的时期,关键还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关键少数”才能引领“绝大多数”,这个时期也最需要和考验干部的担当。

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骨干力量,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肩负着带领师生员工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任,毫无疑问是“关键少数”。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干部身先士卒,才能以上率下;只有干部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全校上下抓落实才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的20字标准,又给出了一个最朴素的表达,就是“忠诚、干净、担当”。忠诚是政治品格、干净是做人底线、担当是职业素质。攻坚克难时期,尤其需要直面矛盾和问题的勇气,尤其需要干部的负责和担当。敢于担当的内涵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都是担当的表现。担当精神体现着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绩。

抓落实,敢担当,要有一股韧劲。既要甘于久久为功,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又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细抓实抓到位,干一件成一件,“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不做“半吊子工程”。抓落实,敢担当,要拼足干劲。干事创业都得有那么一股干劲和拼劲,既要有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 的拼搏,又要有“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效率,还要有精益求精的标准和“100-1=0”的意识。抓落实,敢担当,还要有敢立“军令状”的气魄。改革越深入,好吃的肉和好使的招就越少,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激流险滩面前,只能敢于碰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打铁还需自身硬。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艺高人胆大,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这就要求干部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否则,仅凭想抓的激情、狠抓的决心,只怕也会因为“本领恐慌”而把抓落实抓空。当然,也要有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的选人机制和评价体系。干部敢担当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讲一些得罪人的话,做一些得罪人的事,由此可能受到误解和非议。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才会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有底气、有盼头,负责任、敢担当才会成为交大干部的精神时尚、文化血脉和品德基因。

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时,在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责任就在这里”。今天,新常态下落实党代会报告的任务“责任就在每个干部的肩上”。开工没有回头箭,只能一抓到底、一往无前,只要每名干部都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相信一切“拦路虎”都是“纸老虎”,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个人简介:

周志,湖南宁乡人,工学硕士,2003年留校工作,曾任组织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党校副校长),现任党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