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秦朔表示,城镇化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永远在城镇化高峰期,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作为昌盛区。很多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并不是那么有承载力,所以搞城镇化也未必合适。
《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秦朔先生日前在南京表示,发展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
秦朔是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三届长三角城镇发展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本届长三角城镇发展论坛,以“小城市大未来”为主题,由浙江长三角城镇发展数据研究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举办,旨在研讨长三角城镇发展大趋势,探索新政背景下各方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机会、模式、方法和路径,助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发展。
秦朔表示,城镇化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永远在城镇化高峰期,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作为昌盛区。因为很多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并不是那么有承载力,所以搞城镇化也未必合适。
他表示,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之下,在过去二三十年时间里,整个中国的镇,有10倍左右的成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713个增加到2013年的20113个。
秦朔说,现在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关键发展的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也好,健康的城镇化也好,文明城镇化也好,都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是外与内的关系,这不仅仅是指城市表面的面子,还是跟城市内在的结构机制之间的关系,也是本地人口跟外来人口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我们城镇化就能在质上有巨大的飞跃。例如东莞,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外地根本地人口的协调问题,本地人口觉得我们是这里的建设者,而外地人口认为我只是这里的租客而已,所以这种关系很不协调。
再就是要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讲城镇化想的都是开发区、园区等,教、卫、文、医、就业、社保等跟人相关的社会指标我们也要考虑。人如果不能够交互连接起来,这样人的社会存在大大削弱。
再就是建跟育的关系,就是建设跟培育的关系。秦朔说,西方的城镇化,以及很多地方的小镇,很多年没有什么变化,国人会嘲笑它们发展得很慢。其实在那里总会觉得很舒服。就像培养贵族,这是一个很长期的,包含了文化、传承、社情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一个城镇只想建设不想培育,那不是好的心态。
还有是古与今的问题。今天中国城镇越来越少,乡村的风貌越来越少,带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和集会也越来越少,城镇化把文脉以及留下来的文化都没有了,这可能使我们丢失了很宝贵的财富。
最后是同跟异的关系。很多地方变得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其实每个镇都要寻找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具有识别化,这需要很多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