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到底怎么建?四川从北京取回什么“经”
记者:陈婷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婷)四川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题研讨班近日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成功举办。至此,我省2017年大规模培训干部省级重点项目专题班次全部完成。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然而当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省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之间发展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病”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我省城市建设特别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短板。另外,在城市建筑方式和水平上,也受落后理念制约,导致转变和提升缓慢。
新型城镇化建设瓶颈怎么破?带着问题,省委组织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专门组织城乡规划建设的“关键人员”,赴北京学习城乡规划新理念新趋势新方法。
【哪些人去学习?】
各市(州)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21人;
21市(州)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部分县(市、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园区负责人共63人,其中每个市(州)各3人,宜居县城试点县优先;
盐边县、荣县、隆昌县、宣汉县、通江县、西充县、青神县、仪陇县、苍溪县、大英县等10个“多规合一”试点县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各1人;
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省农工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或业务处室负责人共6人。
【学了哪些课程?】
学员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培训,研究讨论如何推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在7天时间里,他们上了这些课程:
【取回了什么经?】
尹国剑(广元市苍溪县副县长)
随着很多市州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超常规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当前的控制性详规凸显出弹性不足、刚性阻碍,实施效率总体偏低,管理程序有待优化等问题,个人思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优化:
一是制定标准、多规融合。统一城区控详规编制技术标准,同时,全面对接、协调、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绿地系统、市政设施、综合交通、公共交通、防洪排涝等各种专业专项规划内容,实现控详规在空间管控上无缝衔接和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二是建立符合实际的编制工作体系。可探索建立分层、分级科学的控详规编制管理体系,比如单元-街坊-地块层次。三是细化成果、制定实施规则。新一轮控详规应不仅满足规划的“规定动作”,还应更多考虑规划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不同条件下的应对措施。四是构建适应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提高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效率。
蒋勇(凉山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副局长)
通过这次专题培训,我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和成效,但和各兄弟市州相比差距还较大。我将把这次培训学到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科学推进全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全州城市建设品质。
陈 军(泸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
泸州正在申报四川省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正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课程使我深入了解了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更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特别是观看学习王蒙徽部长关于《推动“统筹规划、规划统筹”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厦门为例》的讲座,对美丽厦门计划的全面阐述,与我市正准备开展的“美丽泸州”战略研究不谋而合,也给我们建设“美丽泸州”以启迪。
李忠云(眉山市青神县副县长)
一要做到规划统筹,统筹规划,在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配套中坚持一张蓝图,实施一张蓝图,不折腾不浪费。二要把宜居宜业宜生活作为检验规划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让规划能落地落实,不留问题,不留遗憾。三要紧紧抓住本地特征特点,做到外形与内在的统一。在借鉴中借智,不照抄照搬,不搞拿来主义,更不能单纯取决于长官意志和喜好。四是不搞无中生有,不求标新立异,既有传统的韵律,又有现代的气息,让文化文明引领时尚。
曹俊(南充市仪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编制股副股长)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仪陇县宜居县城的建设还存在很大不足,如城市建筑风貌有待提高、城市文化提炼不强、城市智能化不够、城市病较为突出等,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以此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宜居度,
柳瑛(攀枝花市盐边县政府副县长)
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将城市存量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目标,补齐城市短板,推进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塑造风貌特色,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的转变,正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邓兰英(遂宁市大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城市双修工作上应树立五个意识:一是不干扰意识。不干扰、不破坏自然环境,使其发挥自然修复能力,以生态休整促进生态修复。二是群众主导意识。要主动征求群众意见,满足群众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生态联动意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共生共荣,双修工作不能只注重一面或几面,必须通过互补联动,整体提升生态环境。四是乡愁意识。严控千城一面,严防模块化、工业化、机械化修复。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风貌。五是有机更新意识。不冒进、不激进,防止以有机更新为名大开大挖、大拆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