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扶贫攻坚需要“大手牵小手”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有关数据显示,全国贫困人口94%集中在中西部,且贫困的范围广、程度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所列的全国592个贫困县,中部省份占217个,西部省份占375个。
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抓好中西部贫困县扶贫攻坚、补齐后发地区“这个短板”尤为重要。从现在到2020年仅有5年左右,时间太紧、任务太重,仅靠中央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和贫困县自身的实力和努力还远远不够。纵观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无论是提供大量劳务用工、水电气资源东输等诸多方面,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率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有实力、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中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进而致富奔小康予以补偿、支持和帮扶。
为此,建议借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对口援建模式,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着力构建“东部、沿海经济强县+中西部贫困县”的对口帮扶机制,以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全域统筹和协调推进。
(一)加大统筹协调,促成扶贫攻坚结对帮扶。要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带动,进一步构建“东部和沿海经济强县+中西部贫困县”的对口帮扶机制。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办牵头,广泛组织动员,统筹协调并安排落实扶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借鉴和参照5·12对口援建的成功模式,采取“东部、沿海经济强县(区)+中西部贫困县”的“大手牵小手”和“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为贫困县扶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外部带动力。
(二)明确措施和重点,落实扶贫脱贫帮扶工作。帮扶双方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共同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细化对口帮扶脱贫举措,走出一条东部、沿海“出钱出物出主意”,中西部“出人出力出资源”+“苦干实干”的扶贫脱贫之路。
1.大力实施基础帮扶工程。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农田水利、通讯网络、物流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造提升帮扶力度,尽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工程。坚持在资源和优势互补中实现共赢发展,提高对口帮扶的可持续性。东部和沿海地区要着力发挥产业、资本和人才优势,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投入强度,提高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准度。要在拓宽视野实现后发突破上做文章,帮助引进发展如清洁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要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帮助扶持发展如绿色有机农产品、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县自身造血功能。
3.大力实施能力帮扶工程。要加强发展理念的交流和提升。要培养优秀的发展型人才,探索和完善东西部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制度,引导人才向中西部流动。要发挥东部职教优势,深化合作办学、订单培训等形式,培养一大批专注发展的复合型干部和专业型人才,增强贫困地区突破发展、超常发展的人才保障。
(三)纳入单列考核内容,增强对口帮扶综合效益。要坚持受援对象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的目标考评机制。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办牵头,中组部等扶贫开发相关成员单位参与,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对口帮扶作为单列考核内容,定期对帮扶双方责任单位进行绩效考评和工作验收。要以宣传褒奖或适度惩戒,对扶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着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扶贫、真心扶贫、携手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南充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