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服务型高校建设成效
中国教育报11月7日第3版以《成都大学建设服务型高校,138项校园事务“一站式”办理——“像政府服务市民一样服务师生”》报道了爱心银行、学生事务大厅等我校服务型高校建设成效。
原文如下:
“学校的免息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黄刚,今年毕业求职时拿到了国家电网上海管理处的面试通知,可来去所需的交通住宿等费用难倒了他。正当黄刚一筹莫展之际,学校“爱心银行”火速为他办理了2000元“贷款”,帮助他顺利入职。
黄刚所说的“免息贷款”,实际上是成都大学细化学生资助政策、建设服务型高校的一项新举措。学校通过联系校友捐赠资金,设立“爱心银行”,为家庭经济困难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免息、短期、小额贷款。
“当前,各种非法校园贷款大行其道,我们也在思考应该如何作为。”成都大学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吕佳说,学校免息贷款是对学生资助政策的一种补充,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快捷,帮助学生应对临时经济困难。学生提出申请、签好协议,两天内就可以拿到贷款。“仅在2016年下半年,就发放贷款29笔共8.8万余元,且没有一笔呆账、坏账。”
刘智龙是学校经管学院2017届毕业生,现在已经是贵州一家电商公司的经理,经营着20多家超市。说起学校的“免息贷款”,他激动不已。原来,刘智龙大三时瞅准了互联网电商大有可为,准备创业时却苦于没有资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了学校“爱心银行”,没想到竟顺利贷到了一万元。“这笔钱帮我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了我事业的‘垫脚石’,现在想来觉得真是暖心呢!”
“学校要像政府服务好市民一样服务师生,服务也是一种引领和教育。”成都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清远说,近年来,成都大学以建设服务型高校为引领,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出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三服务”理念,激励各级教学科研单位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以前,学生证丢了补办需要找辅导员签字,还要跑很多部门找领导审核、登报,最后再等到固定时间才能办理。”在成都大学学生“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正在办理业务的该校医学院大三学生杨晓波说,“现在只需要在电脑上找到自己的信息页面,填写补办资料,再上传登报版面图就能搞定。”
“为什么能做到方便快捷?”成都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杨阳介绍,学校打通了教务、学生、后勤等各校级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学生信息“一张清单”,再运用“互联网+”工作模式,通过优化信息采集、办事流程等方式,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有机融合。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可办理60类138项学生日常事务,建成一年多,已服务学生5万余人次,这意味着全校平均每人至少办理过两次业务。
行动之变源于观念改变。为了让前沿新书、科研参考书第一时间到达师生手中,学校建立图书“零采”制度,引进商业化书店,通过大数据分析,照单采购师生借阅量靠前的书籍。学校还将6号教学楼一楼车库改造成了商业服务一条街,银行、物流、咖啡吧、书吧、创客等纷纷入驻……
“各部门有什么服务新举措,师生们满意不满意,年终都要考核。”成都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小骥说,服务型高校建设让学校不断改革创新、挖掘潜能,把服务融入教师和学生的生活。
原文链接: http://www.jyb.cn/zgjyb/201711/t20171107_833650_wap.html
(文/鲁磊 编辑 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