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者点赞】
家门口就能上公办幼儿园
“以前乡里没有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娃娃都是和中心校的哥哥姐姐们挤在一起,有些不方便。”1月14日,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乡金胜村村民王世明刚刚送完娃娃上幼儿园,谈到该乡公办幼儿园已经从中心校独立出来这一变化时,他感慨地说:“这里条件很好,和城里的幼儿园没啥区别,娃儿在这里我很放心。”
如今的凉姜乡中心幼儿园,于去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占地4.5亩,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园里有5个班,学生191人,配备有专业教师8人。同时有完善的游玩设施、电视教学设备等。“除办学条件好外,教师都比较年轻有朝气,都是大学学前教学专业毕业的。城里的公办幼儿园还定期组织教师到这里来指导。”王世明指着幼儿园“教师风采”栏,兴奋地说:“以前有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翠屏区级机关幼儿园是凉姜乡中心幼儿园的对口帮扶单位,区级机关幼儿园每月都会派出业务骨干开展对口支教活动,同时开展“一周置换培训”,即由区级机关幼儿园派出1名骨干教师到凉姜乡中心幼儿园开展指导,凉姜乡中心幼儿园同时派出1名骨干和3至4名教师到区级机关幼儿园跟岗学习,为期至少一周。在“智力帮扶”下,这所新幼儿园一投入使用就走上了规范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凉姜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并投入使用,只是翠屏区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生动剪影。王世明的观察和感受,道出了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的心声。
2013年,教育部全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四川省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两个项目落户翠屏区。
据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鲍媛媛介绍,着眼于保障适龄儿童“好入园”和“入好园”,对全区学前教育事业进行了优化布局。截至2014年底,翠屏区依托乡镇中心校,连续实施改、扩、新建,一批新建幼儿园拔地而起,同时在中心校各校区开办幼儿班,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其中,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而今年还将投资3400多万元(不含征地费用),新建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此同时,翠屏区鼓励条件成熟的幼儿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27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星级评估认定。
2015年初,按照“优质、公益、共享、共进”原则,推动两个项目实验,促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翠屏区出台《关于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改革的意见》,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策略。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廖霆表示:“我们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又一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把这件民生工程抓实抓好,让幸福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
【成绩单】
2014年
开工建设408所公办幼儿园占目标任务的102%
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48.82万人 , 占 目 标 任 务 的108.49%
解决海拔2500米以上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29.38万名学生取暖问题,占目标任务的101.31%
【编辑点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民生工程,抓民生实事,始终把教育惠民摆在重要位置,其中既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育保障的底线保障项目,又有支持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和藏区“9+3”教育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点保障项目,还有义务教育全面免费、职教攻坚、免费师范生等推动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项目。特别是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使我省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更趋完善,这是我省教育发展历史上又一件大事。
以人为本,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一定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职尽责,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教育惠民之举全面落到实处。
【一把手说】
“五方面”着力力促教育公平
——对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
问:2014年我省民生工程中教育项目完成情况如何?
答:2014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中,有三项民生工程和6件民生实事属于或涉及教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们在及时回应广大群众的期盼,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作的努力。
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实施,将其作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体工作、重点工作,狠抓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资金保障、督促检查和宣传报道,确保了各教育民生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问:2015年教育民生工程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答:2015年,我们将继续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兜底线,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解决好残疾人教育问题;二是保基本,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等七项制度,深入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等六项推进举措,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是上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比例;四是畅渠道,创造人人成才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五是建规则,完善教育惠民的长效机制。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