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政法工作巡礼之公正司法篇:公开促公正 阳光司法让群众心头更敞亮

06.01.2017  15:32

规范律师执业,新律师宣誓。

这场庭审最终获评全省法院首届“十佳庭审”之一。

检察院举行“检察开放日”活动。

办案人员查看涉案财物。

  据四川法制报1月6日消息 2016年9月9日,下午2时45分,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侍俊提前来到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律师代表联席会议的会场。就在这个会议室,侍俊与16名律师代表围绕“如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聊了近4个小时。

  工作繁忙的省委政法委书记为何如此上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侍俊谈到,律师参与庭审时大胆辩护,能倒逼政法机关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进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回顾2016年,四川政法系统有点忙: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实行公安执法全程记录、创新狱务公开机制、深化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花大力气破解执行难……这一系列的举措归根到底,目的只有一个——让“公正司法”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A

   求实创新

   打造﹃司法公开﹄新常态

   全程留痕 涉案财物“一网”监督

  “这辆宝马再放下去,恐怕连废铁都不如了。”两年前,成都市温江区的警察李冬常常抱怨,汽车之类的涉案财物,保管起来总是个难题。近年来,随着涉案财物越来越多,保管问题让公安机关伤透脑筋。“涉案财物如果是珠宝、首饰还好,体积小容易存放。最伤脑筋的就是汽车,不仅体积大,保管时间长了还要折旧贬值。

  怎样才能让涉案宝马车不当废铁卖?怎样保证不遗失一件涉案财物?改革,是我省破解政法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去年起,在省委政法委的牵头组织下,全省政法部门开始探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以这辆红色踏板式两轮摩托车为例,它是一起飞车夺包案的作案工具,被公安机关依法扣押后,相关信息录入公安办案系统的同时,也要传输到全省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上。之后,再移送检察院、法院,依法拍卖、上缴国库,整个流程非常顺畅。”8月1日,李冬再次说起涉案财物管理的问题时,不再唉声叹气。

  李冬介绍到,这辆摩托车从始至终都存放于一间“信息化库房”中,这间“信息化库房”里存放着来自温江区法、检、公系统的4000多件涉案财物,每件物品均有一个独有的电子条码,通过电子条码即可在集中管理信息平台上查询物品相关信息,包括案件信息、物品性状描述、存储位置等。此外,库房内设有24小时高清红外摄像头,每个区域均在视频监控之下。

  这是四川试点开展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中,通过全省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对涉案物品进行标准化管理处置的一个缩影。

  为保证试点顺利进行,省委政法委精心绘制了试点蓝图,明确了涉案财物规范管理处置三条路径。首先,采用“1+3”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刑案涉案财物网上全程留痕。其次,管理场所规范化建设,使物品有地方存放。第三是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一起刑事诉讼案件,不论是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再到法院审判,涉案财物的管理处置都贯通于整个流程。在探索跨部门集中管理体制方面,我省研发出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系统。这个跨部门、跨地域、全省适用的涉案财物管理信息系统,既横向打通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又将省市县三级全部纵向覆盖连通,在一张网上对所有涉案财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纵横连通的“”?“长期以来,受执法办案信息化水平不高和重人身权、轻财产权理念的影响,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的一系列环节都跟不上。”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影响执法办案、定罪量刑的顺利进行,监督也难以实现。改革后,不但保证当事人的财产权不受侵犯,对规范司法行为、防止司法腐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鉴于此,省委政法委牵头研发了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法院、检察院、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向平台自动导入导出涉案财物信息,实现横向汇集、纵向贯通和网上流转。

   全程记录 执法过程“有图有真相

  跟刑事诉讼涉案财物一样,被要求全程留痕的还有公安执法过程。《四川省人民政府2016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提出,我省2016年将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是省公安厅确定的执法安全工作试点单位。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分局凤鸣派出所。“文华小区菜场门口,多辆电动车被撬,估计窃贼还会返回取车,我们现在要去蹲点守候。”办案民警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迅速穿戴好录音录像设备。如今,现场执法记录仪是民警们接处警时的必备工具,全程录音录像,让执法过程“有图有影更有真相”。

  在询问室、讯问室等执法场所,执法活动的无缝隙、全天候监控也在逐步实现。省公安厅于2015年启动执法场所升级改造,要求执法场所配备的录音录像设备应当满足对讯问、询问固定视听证据的要求。据悉,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场所升级改造分三年完成,2015年已完成25%,2016年完成45%,2017年底前将全面完成。

  不仅是警务,在深化检务、审务公开方面,我省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代理的这个案子进入公诉阶段了。现在只要案件有最新进展,就能收到检察院发来的短信提示。”2016年2月15日,成都律师霍子诗在收到了一条来自省检察院的通知短信。从2016年1月1日起,省检察院依托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研发了案件程序性信息推送系统,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绑定手机号码之后,只要案件程序性信息发生变化,机主即可收到短信提示,获知案件办理的最新进展。

  而在法院系统,视频直播庭审、微博直播庭审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信息公开形式。将案件庭审全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2016年5月,成都高新区法院开省内法院之先河,开通庭审微博直播平台。此后,作为司法公开的一种新模式,成都、内江、乐山、眉山等地法院相继尝试视频直播庭审。成都中院更是提出,案件庭审将“以视频直播为常态,以不直播为例外”。据统计,目前全省已有超过35家法院进行了庭审视频直播。

   做实庭审 控辩审三方现场“PK

  2016年12月11日,一场云南省法学会主办的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议特别邀请了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成都市温江区法院原院长蒋剑鸣在会上发言,介绍了我省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作为率先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试点工作的省份,我省探索出的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成都经验”已然走出四川。“作为本案证人,我保证向法庭如实提供证言,如有违反,愿承担法律责任。”2016年5月,成都龙泉驿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案件,办案民警陶某以证人的身份站到法庭上,接受公诉人和辩护人的询问。鉴定人也出庭作证,对鉴定的结果及方式作说明。庭审还尝试人证交叉询问规则,由公诉人和辩方律师围绕争议焦点轮番发问。“3个半小时的庭审中,我们充分听取了检察官、证人、律师的声音,充分保障了当事人质证、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的庭审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冤假错案。”该案审判长、龙泉驿区法院院长王泽轩告诉记者。

  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证人出现在四川多地的刑事案件审判现场。随着10余项制度规范的落地落实,刑事庭审实质化诉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在我省全面铺开。一个具有四川特色,以繁简分流、轻案快办为前提,以必要充分的庭前准备为基础,以证据排非、人证出庭、综合认证为重点,以专业化审判、静默化管控、信息化服务为支撑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操作模式和点上庭审示范、线上类案指导、面上内外协同的改革工作体系已初步建立。

  据悉,目前,我省已有90余个中基层法院启动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共开示范庭312个。截至2016年10月15日,仅成都两级法院就已审结试点案件219件,辩护率达到100%,共计249名人证出庭,当庭宣判84件,充分实现了庭审控辩对抗。数据显示,这些试点案件 上 诉 率 为4.57%,远低于普通疑难复杂刑事案件的上诉率。

   B

   直面问题

   履职尽责彰显公平正义

   保障执业 政法部门用了“洪荒之力

  “有话直说,对政法系统做得好的工作鼓励一两句就行了。现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多谈一些。”2016年9月9日的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律师代表联席会议上,侍俊用这样一段话作为了开场白。既然书记都这么说了,老朋友、新朋友们都不再“客气”。“通过诉讼服务中心递交证据材料,有时开庭了还没转交到法官手里,能不能想些办法提高效率?”律师代表们开始“”起话筒来。侍俊也不时插话,参与讨论。“把律师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一些问题要抓紧解决,一些问题研究解决。”4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会议最后,侍俊不忘叮嘱政法各部门领导认真研究律师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四川律师樊斌会后感慨万千。“我已从事刑辩10余年,对近年来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进步有着实实在在的感受。如今,律师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司法行政机构等各方面的关系更加融洽,业务配合更有成效,许多政法部门确实使出了‘洪荒之力’。”樊斌说。

  近年来,我省律师工作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对律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肯定性批示。多名省领导到律师行业调研,听取律师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省人大和省政协分别就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情况和贯彻执行律师法情况深入成都、绵阳、广元等地进行专项调研。在政法系统内,我省建立了以省委政法委牵头的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联席会议制度,采取“项目制”方式,对律师权利保障事项拉出清单,由省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政法各部门解决落实。据统计,2014年以来至今,省级政法部门联合或单独发文出台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办法和措施21个。

   直面群众 律师促信“访”变信“

  2016年4月5日8点40分,律师廖华作为我省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第一人,来到省检察院信访接待室。

  廖华接访的第一名当事人是71岁的李大爷。由于怀疑自己第四个和第五个孩子非亲生,李大爷将妻子告上法庭。虽然多次亲子鉴定均证明孩子是李大爷的,但他对相关环节和过程仍表示质疑。这几年来,李大爷反复到各地进行信访。

  近3个小时的接访中,廖华耐心地对李大爷进行释法说理,逐字逐句帮他理解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处理意见,并建议李大爷重新收集证据后再依法启动相关程序。最后,李大爷同意了廖华的建议,“我觉得廖律师的话有道理,我先去咨询下哪个医院比较专业权威。

  廖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很多信访群众都面临着法律知识欠缺、诉讼能力相对较弱等现实问题,专业律师出面,更有助于他们正确和充分维护权利。“如果信访当事人的权利确受到了损害,律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帮助其分析、支招,并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提出建议,也能起到监督司法活动,促进公正司法的作用。”廖华说。

  2016年初,省委政法委统筹推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四家省直政法单位,在场地、基本设施、安全保障、工作细则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4月起,我省全面启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省律协推荐了12家律师事务所以及207名资深律师,前往各政法部门信访接待场所,为信访群众提供无偿公益法律咨询等服务,倾听群众的心声。据悉,近期省司法厅和省律协还进一步健全了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律师库”,并建立了值班制度。

   破解执行难 让“老赖”寸步难行

  2016年,一场名叫“解决执行难”的风暴席卷天府大地。清理执行积案、推行执行体制改革、打击拒执犯罪、多渠道公布失信被执行人、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全省各地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保障、补齐短板,下大气力破解难题,全面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2016年6月22日,泸县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公职人员当“老赖”不予提拔;10月13日,媒体曝光资阳市一人大代表因当“老赖”,失去了担任下一届人大代表的候选资格;10月19日,达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曝光老赖5398名,356人被限制出境……“加强信用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无处逃遁,力争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2016年年初,我省有98个中基层法院签订了“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责任书。为确保该目标如期实现,省高院决定对98个中基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开展集中蹲点指导。

  此次蹲点指导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干预执行得到基本遏制;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情形基本消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的程序标准和实质标准把握不严、恢复执行等相关配套机制应用不畅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基本执行完毕”四个具体目标。

  而在市州层面,各家法院也是各出妙招:成都法院探索机构设置层级化,建立执行局、执行分局、执行大队三级管理模式;达州法院着力完善“三员”协助执行机制,在各乡镇、街道、社区聘请执行联络员;而阿坝法院则着力推进各县市建立救助制度、落实救助资金,有效化解因无财产可供执行可能引发的矛盾。

  卢梭曾经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四川政法干警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四川法制报记者 兰楠)

责任编辑:蒋燕 来源: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