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2014放假安排:在多元诉求中寻找平衡点

11.12.2013  22:28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 (记者钱春弦)2014年全国法定节假日方案11日正式出台。方案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吸纳了大多数人保留春节、国庆两个七天长假的意见,另一方面避免了频繁调休小长假,有利于保持日常工作生活节奏。此举既顺应了公众期待,又在公众多元的诉求、意见、建议中寻找出一个平衡点,使方案尽可能科学合理。这个平衡点就是符合最大多数的意愿。

  法定节假日如何安排,历来众口难调。实际上,节假日休闲本来就应当有丰富的个性,若要使假日休闲活动整齐划一,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制订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寻找民意平衡点的过程。

  从上世纪实施双休日,到新世纪之交黄金周制度诞生,以及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日,还有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出台,人们的放假休息时间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如此,关于节假日如何安排的意见也越来越多,这完全是正常现象,它恰好从另一个角度生动反映了公众享受着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不管节假日如何安排,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保障了公众的法定休息权利,保障了依法制订方案的要求,保障了民意的广泛参与。

  从字面上理解,节假日既包含节日,也包含假日。从内容上看,节日均为传统节日或纪念日,从春节、国庆节到五一劳动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假日作为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包括今年颁布实施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规定2020年基本实现带薪休假,就是国家承诺给予职工的合法休假权利。因此,节假日无论怎么安排,都是一种实质性的福利,可以基本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休息的权利,不会对个体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当前,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交通拥堵不堪,社会上存在一些议论。究其原因,是我国正处于旅游消费的“井喷”阶段,更多人在节假日可能会选择旅游。可以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节假日的生活内容将更加丰富、更有层次,黄金周既可用于旅游,也可用于休闲。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也应从倾向于“刺激消费”的“假日经济”,向更有社会性、文化性的旅游休闲方式转型。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公众的旅游休闲不应只是法定节假日里的事。而今,我国职工带薪休假水平较低,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已经为基本实现带薪休假列出了时间表,随着纲要的落实,人们的旅游休闲也将更多地避开法定节假日。当然,从旅游向休闲转变,尚需按照《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要求,丰富旅游休闲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通过休闲公园、休闲街区、休闲场馆建设,营造贯穿365天的居民休闲空间,要为不同人群开发不同的都市休闲、文化演艺、科普教育、康体健身、休闲购物产品,使公众旅游休闲更有深度、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