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产权制度 实现精准扶贫

11.03.2015  11:40

  当前形势下,能否如期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农村,而农村的难点在老少边穷地区。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地震重灾区于一身,且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致富难度大的四川省广元市,近年来却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其成效和经验受到肯定,并在2014年四川省精准扶贫会上交流推广。

  “要实现贫困山区群众同步小康,关键要让群众转变观念,实事求是;要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要在农村精准扶贫、群众致富奔小康上量身定做,找到好途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市长王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菲说,近一年多来,广元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和实践。

  “七权同确”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常态下,改革创新是唯一一把金钥匙。”王菲说,广元市全面推进以确权颁证为突破口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出了先试点后扩面、先区域后全域的“七权同确”新模式。首先,实施土地确权,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并置,分三权颁三证,打开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第一道闸门。其次,“做加法”“七权同确”。在土地确权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集体财产权一并纳入确权颁证范畴。再次,市、县、乡三级联手,打破部门壁垒、县乡界限,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涉农部门大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目前,全市“七权同确”已全面展开且成效显著。

  创新推进“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王菲介绍说,土地确权后,为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广元市在巩固完善龙头企业带农户、专合组织+大户等积极有效的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又探索出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的“1+3”新型农村农业经营体系。充分还权赋能激活土地经营权,支持股份合作,推进经营权入股、抵(质)押贷款;创新“壮大户、户建场、场入社、社接企、企连市”机制;推行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到社到户,助推经营体制发育。激活土地经营权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极大地推进了特色农业发展,目前全市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累计达到61个。

  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加速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是包括广元在内的贫困山区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之举。”王菲认为,在农村改革中,广元逐渐探索出了四个“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机制。一是精准识别。实行“五步两公示一公告”识别贫困对象,搭建建卡贫困户、残疾人贫困户、低保贫困户的贫困人口“三位一体”信息平台,实施扶贫帮扶台账管理。二是精细规划。量身定制贫困户建成生态小康户、贫困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贫困县区摘帽“三位一体”扶贫帮扶与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三是精心帮扶。坚持市县财政投入、组建机关帮扶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帮扶,构建国家、地方、社会“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去年以来,全市投入各类帮扶资金9.2亿元,共减少贫困人口8.76万人。四是精确评价。为掌握精准扶贫成效,广元市总结出了综合考评下级、单列考评同级部门、专项考评同级部门帮村工作队“三位一体”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了考核评价新机制。

  创新服务机制,“五建五强”法落地开花。“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脱贫奔小康,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治理,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至关重要。”王菲说,在实践中,广元市总结探索出了“五建五强”群众工作法。建立“一办三中心”,强化乡镇职能转变;建立社区大党委,强化农村社区统筹功能;建立“十大救助制度”,强化政府保障托底能力;建立信息直通车,强化网络问政为政;建立“三通四联两倒查”机制,强化机关干部作风转变。

  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均建立了“一办三中心”,共建立社区大党委127个,基层服务力量是整合前的3倍以上。“十大救助制度”实现了全域覆盖,2014年全市共投入救助资金5.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0余万人,让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朝着小康一步一步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