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超期“服役” 76岁老人寻找当年医生

01.09.2014  12:46
 

一封平信,没有确切地址、没有具体收信人。这样一封格式不全的信,是一位心脏起搏器植入已经24年的76岁老人的求医信,幸运地在寄出后的第4天有了回音,第5天老人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成都成功接受心脏起搏器置换手术,重获生命动力。

这一切,源于老人的信任和医生的责任。

一封来信    76岁老人要寻找当年医生

近日,一封没有邮政编码、没有写地址仅有“解放军47医院收”的平信辗转送到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鹏的手中。

来信内容如下:我是冠心病患者,于1990年11月24日由成都军区心脏起搏中心孙建昌主任置入的起搏器,现已失效,因种种原因未及时与中心联系,不知该中心还存在否?孙主任还在中心否?如不在去哪里了?他还有电话号码给你们吗?现在贵院有心血管病专科吗?请回信告诉我,以便速来求医。

据老人讲,他手术后就回到了凉山州工作,但是由于路途遥远、通讯不便等等原因一直未能及时联系医院,直到近两年病情开始加重,甚至几度出现晕倒和摔伤。这时,他才想到要联系医院。

“我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方式,起搏器植入卡上的电话号码也打不通”。最后,通过当年的起搏器植入卡,他得知为他手术的医院是解放军47医院,老人这才想到写信求医。这封信,没有确切的地址,信封上只写下了“解放军47医院收”。记者得知,解放军47医院已于2004年从部队转到地方,名字也改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幸运的是这封格式不全的平信,于寄出后的第四天被送到了医院行政办公室。当医院行政办公室打开这封无具体收信人、无确切地址的信件后,第一时间将信转给了心血管内科。

责任使然    医生第一时间开启寻人之旅

“医生之幸,莫过于患者的信任”,周鹏表示,病人的来信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找到他,他的起搏器已经植入近24年,早已超过起搏器7-10年的有效期,已失效多年,随时可能有危险,必须立即派医护人员去找到他。

当收到这封信时,大家都觉得在通讯极度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有人用纸信的形式来求医。而且现在能够进行心脏起搏器安置的医院不少,老人也没必要非得去当年为他手术的医院。但老人家在与中心失去联系之后,仍不忘寻找曾经救治过自己的医院和当年的医生。

科室随即与急诊科进行了协调,立即根据老人留下的电话和地址开始了寻人之旅。医生通过在几次尝试,终于打通了老人的电话。“终于找到你们了,太感谢了”接到医生的电话,老人禁不住内心的喜悦。

考虑到老人起搏器失效多年,而且年龄大,又是独居,医院计划派120救护车前往眉山市丹棱县去接他。但是老人怕给医院麻烦,就商定第二天一早他自己赶车到成都后,再联系医院去接他。

遗憾的是第二天上午,王大爷凭着“成都军区心脏起搏中心”这几个字的记忆,一路赶到了另外一家医院。几经辗转,医院终于在成都植物园附近接到了这位76岁的老人。

故技重施    老人成功植入新的心脏起搏器

24年后,当王大爷再次来到曾经手术的医院,当时的医院已从部队转到地方十年,曾经为他手术的孙建昌主任已经退休。

“这下终于可以给心脏起搏器充电了”,他的第一句话让所有的医护人员既好笑又庆幸。好笑的是心脏起搏器不能充电,只能重新置换;庆幸的是老人家的心脏起搏器已经植入近24年,虽然早已失效,也出现过几次晕厥,但老人的状况还不是最糟。

医生随即对老人进行了全面检查。由于需要尽快手术,并需要老人的亲属签字,但是由于老人独居,他最终自己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天下午,周鹏主任亲自为他顺利实施了心脏起搏器更换术,让老人重获生命动力。“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老人表示,他之前常出现的晕厥感也已完全消失,身体也重新焕发了活力。一周后,王大爷顺利出院。

“没想到医院收到了我的信,这么快就联系到了医院并就给我做了手术”,临别之际,老人一再感谢。在老人寄出信后的第5天,老人便在24年前接受手术的医院再次植入心脏起搏器,重获生命动力。

专家提醒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必须定期随访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鹏表示,心脏起搏器的一般工作年限为7-10年,他见到最长的为12年,起搏器一点停止工作将非常危险,必须定期进行随访。

据了解,案例中的老人起搏器植入近24年,在2000年以后就陆陆续续出现头晕和四肢乏力,直到近两年开始晕厥加重,甚至几次出现晕倒和摔伤。

周鹏提醒,心脏起博器植入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应当定期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到医院进行定期程控随访,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尽量远离磁场,如电磁感应炉、磁铁、大型电机、信号发射站等,在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时应告知医生装有心脏起搏器。外出时,尽量随身带好起搏器的“身份证”:起搏器植入卡,以便在必要时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准确信息,及时给予治疗。在乘坐飞机时,也需要出示起搏器植入卡,才能顺利通过安检。

后记:一封信,一段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患者足够信任,所以一纸承载着生命相托的书信穿越时间寄到医生面前,因为天职和使命,医生迢迢奔忙只为寻找素未谋面的老大爷,信任就像种子,终会在医患之间绽放美丽的花朵。医患之间本应如此,你托付生命,我奋不顾身。

 

                                                                                                (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