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当才能挑重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
□本报评论理论部
当改革航船行进在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战在攻坚期,困难多多,阻力重重,这样的形势和环境无疑对我省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鲜明提出,责任和担当越重,越需要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干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其内涵,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和敬业奉献理念,以实际行动挑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担。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主政一方,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更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宝贵机会和重要平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官员尚有如此情怀,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勇担为民之责,在事业发展上敢于担当,在为民谋利上勤于付出。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无论任职时间长短,只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使一个地方取得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他就无愧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
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不少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还需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部门工作多少年,情况不明、心中无数,平时也不重视研究问题,工作上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有的干部身在基层心在都市、心在机关,成为“走读式”、“钟摆式”干部,没有将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几年下来山河依旧、面貌依然,愧对党、愧对百姓。有的干部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为个人爱好,不惜挤占工作时间,更有甚者搞起俱乐部式的私下交往,定期聚会,轮流坐庄。这当中,要么花费公款,要么找老板买单,拉拉扯扯,把风气搞坏、把民心搞丢……凡此种种,说明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还缺少责任和担当意识,缺少敬业和奉献精神,没有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辜负了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权力就是责任,有责任就要有担当。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重任在肩。组织上把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交给你,那是多大的责任,多大的信任!职务越高,越需要付出更多。尤其在领导干部的重要岗位上,就需要比一般干部更勤奋、更敬业、更懂得担当、更懂得奉献。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真正为人民干一番事业。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我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夙夜在公、昼夜兼程的敬业精神,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意识。要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把事业发展当成个人最大的追求,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过程中贡献智慧、建功立业。
敢于担当,必须把责任稳扛在肩上。责任和担当,还有一个敢于坚持原则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好人主义盛行,干部之间一团和气,不敢红脸不敢瞪眼,不敢批评也不敢表扬,臭的不臭,香的也不香,有人美其名曰是领导艺术,实质是不敢负责、导向不明。做领导,最大的威信来自于公正,来自于对原则的坚守。坚持原则,得罪的是少数人,赢得的却是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旗帜鲜明,敢于亮剑说“不”。
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权与责相依相随。能否担当,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成就多大事业。好的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潜规则,敢于正视问题而不绕道走,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推诿躲避,善于直面矛盾而不一味上交。他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而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担责任的“太平官”、“老好人”,注定会与人民渐行渐远,甚至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实际行动的每个步骤,都胜过一打纲领。”
责任、担当与敬业、奉献,历来是因与果的关系,有责任担当意识才会有敬业奉献之举。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记责任,勇于担当,才能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时时不忘创先争优,处处能够示范带头。这样的领导干部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有保障,四川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