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报》选送言论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日前,中国高校校报平台公布了2015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名单,由我校校报选送参评的文章《大学生需写写文艺作品》获得言论类一等奖,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列该奖次前三名。这是我校自参加全国好新闻评奖以来取得的最优成绩。
《四川师大报》历来重视策划打造言论类文章。校报四个版面均设有言论类文章栏目:一版为评论员文章、二版为校园评论、三版为话题言论、四版为文化时评。这些评论性栏目功能分区明确,对学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重要活动事件以及特殊时间节点发表评论员文章或者系列评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发表校园评论,对有明确针对性的策划主题邀请相关专家、教师、领导做话题评论,对时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发表文化时评,通过言论类文章的策划打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据悉,近年来校报共刊登发表各类评论文章上百篇,并多次在全国、全省新闻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获奖作品原文:
大学生需写写文艺作品
作者:范昌灼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杏坛弦歌——教师传道授业、学子勤学受教,多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以及校园美景、假期见闻等等,皆蕴藏着有意义、有价值的文艺写作题材。将其择取、见诸作品中,实为可贵。
大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是应用、说明、议论性文章,还需写出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以表达思想感情,并给人以撩动心扉、陶冶性灵的作用;写作中,既可获得自身形象思维、艺术技巧的训练,亦有助于精气神的自我磨砺与提升。
写何样式,应以自己的爱好、基础酌定。大体说,宜从散文入手。现代作家吴组缃说:“散文是文学的根柢(底)。”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作实践来看,此言甚是。还有人说:“散文是进入文学殿堂的名片”。此话亦然。有志于文艺写作的学子,先获得它,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因散文乃随意、自由、灵便的一种文学样式,虽“难工”却“易学”,多实践、有体悟了,即会产生舒心愉悦、不写不快的感觉;它内含“自我”,但非只是自己;它讲求立诚写真、含情韵,读来能让人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震”。因此,有“读一篇散文佳作——尤其是以淡淡的笔写浓浓之情的作品,宛如在与作者对话”之说。诗歌,亦适合青年写作。它颇注重言志、抒情,讲究想象、夸张,宜于抒发内蕴或喷涌的青春激情、“拿下碧空白云”的风华志向与梦想。小说(含科幻)、短剧、小品、相声等,亦可因题材、写作意图而恰当采用。但无论何种样式,皆应力避浮泛、弃绝虚假。
习作者素有“着笔不易”之困。克服它的“契机”是必须关注生活、积淀材料,确保胸中有物有感。因此,细心体察,如朱自清所言:“即使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也不可轻易放过”,并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在写作中,将事物的片断、场景,人物的言行、思绪等等,予以艺术地安排、展开,并层层开掘下去;恰当地施以艺术手法——或描写、抒情,或联想、想象,或示现、通感,或魔幻、变异;加之注重文笔的精美,且具个性,就可写出引人卒读的作品。
养成志趣且勤奋,是为重要。志趣,乃不患名利、只是己所乐为而有其趣。因此,以至课余、节假日,在他人闲玩、空度时,自己亦伏案着笔,于“自讨苦吃”中享受志趣之乐;让青春的人生与胸襟,在“容易把人抛”的流光中,获得充实与舒朗。
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文艺座谈会上向文艺家提出:要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我们亦应遵其要义,并笃定恒心、勤奋着笔,必出佳作。
(作者系文学院退休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