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说赶考 第一次见机读卡 85道选择题做了30道

09.05.2014  10:55

 

第一次考试很不理想,杨治平还是坚持复习为下一次做准备。

        护工考本本要求初中以上文凭,试点医院第一次考试通过率为43% 近日,四川首批护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成绩下发。到2017年,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工人员将退出护工队伍。(华西都市报5月8日曾报道)“弛张热在临床上常见于,伤寒、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疟疾还是结核病?”这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工在备考所使用的模拟题中的一道,这道题选自国家统一的备考教材。除了少数的资深护工外,大多数参考护工都对这样的考题摸不着头脑,甚至连弛张热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考题,对于初中文化占大多数的护工来说,想要通过并不容易。

        现在,距离2017年护工全部持证上岗还有3年的时间,突然提升的门槛是否会让护工市场变得供不应求,成为了新政出台后,整个社会面临的课题。

      A·淘汰

        首次考试通过率43%

        据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如果护工职业资格考试出台后,部分护工被淘汰成为了必然,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也同样面临着护工不够用的状态,院方希望留住更多护工的愿望亦是十分迫切。

        医院培训 护工难有时间参加

        在2013年11月,四川首次护工资格考试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了5名医护人员组成讲师团,护士长李蓉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3个理论老师,2个操作老师。”李蓉说,目前医院已组织了10名医护人员对护工进行培训,“设定100个学时,考前一个月组织上课,连续上课20天左右。

        护工多是24小时贴身照顾病人,要每天抽时间参加这20天的培训并不容易。“要保证每节课都上几乎不可能。”护工廖蕾说,还有个护工为了上课,培训的时候干脆没有接活儿。

        41人未过笔试 平均20多分

        在三医院第一批试点参加护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过程中,有82人参加考试,通过率是43%左右,未通过的46人里,有41名是栽在了理论考试上。没有通过理论考试的护工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只有20多分。

        据了解,参加此次考试的护工条件是5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护理人员,考试分为理论题和实际操作题两大部分,试题、试卷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制定、寄送。华西都市报在调查了成都四所二级以上医院的100名护工后发现,有35名护工的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以上水平,三年后他们将无法再从事护工这个行业。

        昨日的报道中,华西都市报曾经报道过杨治平5年的护工生涯,他和妻子在同一座住院楼中当护工,但24小时的护理工作却让他们见面都难。杨治平说,他在刚刚过去的4月,又参加了第二次职业资格考试:“莫法,要吃这碗饭,就必须拿这个证的嘛。

        这辈子第一次见到机读卡

        对于护工们来说,理论考试的困难,并不是考试的唯一困难。参考这一天,杨治平走进考场时才在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机读卡,监考员花了10分钟的时间反复叮咛,才让在场的护工们全部了解机读卡的使用方法。一个半小时的考试就这样用去了九分之一。

        护工杨治平说,考试的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已经看不清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一些同事们甚至拿起了放大镜在考试。这并不是老年大学寻找人生第二春的考场,而是一场为了生存所进行的战斗。一些护工说,考试让一些操作能力很强的老护工流下了眼泪。对于他们来说,一场阵痛悄悄地走来,却突然迸发,让人难以招架。

      B·需求

        十所医院平均缺百人

        据中华护理协会的数据,中国护士缺口已经达到了百万人,提升护工的职业技术能力,帮护士承担更多的护理责任,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护工缺口有多大?走访成都十所医院平均缺口约百人

        中国的护工行业的人才缺口有多大?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当一个国家有超过1亿老人时,该需要多少护工,并没有权威的统计。但有调查数据显示,大约80%的独生子女会选择邀请护工照顾家中生病的父母。

        华西都市报在调查了成都十家三级以上医院后得到的数据是,平均每家医院的护工缺口大约在100人左右。大约八分之一的病人遇到过难找护工的困境。

        找个护工有多难?提前一周预约仍难找到满意的

        目前找到一个合适的护工有多难?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病人家属何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何先生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老病号,每年住院的时间基本都在一个月左右。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

        “父亲定期住院前,我们都会提前打电话给在医院登记的熟悉的护工,询问他是否有时间,提前一周和他讲好,为了能够得到有经验护工的护理,我们甚至将入院的时间推后过。”何先生说,除了护工的人数短缺,他们的素质目前仍是参差不齐,他的父亲患有多种老年疾病,因为护理不得章法,换了三个护工后才找到满意的,这甚至让全家人感到如获至宝,对于护工参加考试,何先生表示了支持,他认为,这样的考试可以让护工的素质提升,免去家属选择的烦恼,但在考试中,又会有大量的护工被淘汰,也可能让需要护工的家庭,面临需求的短缺。

      观点护工考本本有助提升职业上升空间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温贤秀说,护工职业难以扩军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没有职业认证,门槛太低,无法吸引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的专业护理人员直接就业,造成了巨大的职业缺口,而考试出台后,更多的中专、技校的专业护理人员也会成为护理员全新的组成部分,最终进一步解决护理员缺乏的问题,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当护工有了职业上升空间时,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干。这些新组成的护工群体,将进一步的分担护士的护理工作,填补护士缺乏带来的一些护理难题。这场阵痛,是一个必将经历的过程。

        护士长:试题超出工作范围

        廖蕾是三医院护理员培训讲师之一。“我觉得,对护工的考试应把重心倾斜到操作上来。”廖蕾认为,作为护理员,只要懂得一些基础的医学原理就可以了,“比如青光眼为什么会导致呕吐这种问题,对护理员来说并不是必须了解的知识。他们只要知道病人呕吐之后该怎么处理就行了。”但廖蕾也强调,懂得一些基本病理,也很重要:“比如病人呕吐时如果呈喷射状,那可能就是颅内高压所致,这种程度的基本道理护工们应该要学习。

        护工:我们工作主要靠实践

        曾经在成都四家医院登记做过护工的陈莲英已经干了8年护工。她说,很多老护工在医院呆得久了,在医生和护士的耳濡目染中也在靠实践学习着,她甚至能够通过公式估算出刚出生孩子三个星期后的体重,但她只有小学文化,三年之后,也将52岁了,或许,2017年,就将是陈莲英退休的日子,她并不认为自己的护理做得比别人差,但她却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人。

原标题: 成都护工赶考 第一次见机读卡 85道选择题做了3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