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去年完成投资2.1万亿 实施500个重大项目建设
20日,四川省发改委向媒体通报2013年全省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改革、民生改善等方面落实情况。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四川尽管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冲击,但完成投资突破2.1万亿,实施建设500个重大项目,全省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
关键词:投资目标
四川去年完成2.1万亿投资
据介绍,去年四川省发改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克服影响投资增长的各种不利因素,提出了抓投资稳增长八条措施,在投资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奋力创造条件,积极努力完成了全年投资2.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全省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1049亿元,同比增长16.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保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年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到中央资金再次名列全国前列,争取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200亿元左右,为四川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关键词:重大项目
实施500个重大项目建设
据透露,四川去年实施50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88.6亿元,顺利完成全省年度目标任务。乐山至雅安高速、稻城亚丁机场、官地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西城客专、成贵铁路、成昆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国道317线马尔康至俄尔雅塘(阿坝段)、升钟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等重大项目通过国家审核,未来5年储备项目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获批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正式批复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获准设立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宜宾临港、内江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内江、宜宾等8市1区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自贡、泸州等10市3县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推动设立了四川第一只新兴产业国家参股创投基金—中铁高端装备产业创投基金,为四川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西部创新驱动高地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能源基础产业加快发展,电力装机新增1404万千瓦、达到6862万千瓦。研究提出服务业改革发展工作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成都等4市被列为全国物流布局城市。
关键词:重点领域改革
95个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试点
去年,四川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制定2013年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行政管理体制、财政金融、民间投资政策等11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制定2013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意见,全省95个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放开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深化提升扩权强县改革,出台支持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完成已下放权限清理工作。
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争取直购电试点、留存电量、丰水期消纳富余电量电价等政策,藏区彝区留存电量增至每年80亿千瓦时,争取到雅安芦山地震灾区连续3年每年15亿千瓦时的留存电量政策,支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关键词:民生改善
推进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
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54.1亿元,阿坝州1354个“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2.4万套,切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全省17.1万户困难农户的住房问题。
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覆盖全部贫困县,组织实施67个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和示范项目,易地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25万人。解决全省29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和11.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组织实施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支持502所幼儿园、97所农村初中、150所中职学校、15所县级医院、320所乡镇卫生院、2500个村卫生室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灾后重建
确定2767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配合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编制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牵头省级有关部门编制了11个专项规划;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下达芦山地震应急抢险资金2亿元,用于应急抢险,协调解决灾区3.7万平方米的活动板房。
牵头起草完成省委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确定2767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652个,开工率23.6%;估算总投资872.0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0.7亿元;研究制定省内对口援建方案;及时调整下放重建项目审批权限,为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积极应对“7.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起草关于做好暴雨洪涝灾后恢复工作的意见,及时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应急救灾资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