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抓实·抓到位:扶贫攻坚战的三大着力点

11.03.2015  11:40

(记者王宇、林晖、陈梦阳)这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五年时间,全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这是方向明确的宏伟蓝图——“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扶贫,把脉扶贫,共识更加凝聚、思路更加清晰:必须站在全局高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关键之战,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

        扶贫要“抓紧”——就是要在不多的时间里倒排工期、倒计时,拔掉7000余万“穷根”,让全面建成小康“跑赢”贫困

        “话说再有几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们村里年人均纯收入只有4000多元,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是贫困人口。能不能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来自云南省的阿昌族全国人大代表曹红梅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举世公认,但贫困“毒瘤”连根拔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7000多万贫困人口集中在14个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名副其实的“硬骨头”。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六年时间,如何抓紧扶贫,让全面建成小康“跑赢”贫困,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抓紧扶贫,就要认清扶贫形势。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全国政协委员颜辉认为,全面小康是普惠大众的,是绝大多数百姓生活在小康状态,而不是“人均小康”。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逐年大幅递减贫困人口。

        抓紧扶贫,就要严格倒排工期。“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千万减贫目标,今年又提出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脱贫的时间表有着严密的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倒排工期,严格落实。

        抓紧扶贫,就要凝聚全民力量。从去年开始,国家把每年的10月17日设定为“扶贫日”,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群众发展,共献全民爱心。“我们将启动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新时期扶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扶贫要“抓实”——就是要把准星调准,精准扶贫,不大水漫灌、不撒胡椒面,不用手榴弹炸跳蚤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巴山区山沟沟,所辖7个县全部是国家级贫困县。持续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依然未让该市三分之一人口摆脱贫困。

        “以往粗犷的扶贫模式已不能解决商洛现有的贫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商洛市委书记胡润泽坦言,“要想在2020年让商洛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结合地域特点,把准星调准,科学合理地进行精准扶贫,才能让商洛摆脱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

        “用手榴弹炸跳蚤”,是人们对粗放扶贫模式的形象比喻。代表们认为,在扶贫攻坚阶段,必须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针对不同的贫困人群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定点滴灌”,扶贫开发才能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抓实扶贫,就是要摸清‘贫困家底’。扶贫的资源很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做到脱贫的一个不留,贫困的一个不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说。

        “抓实扶贫,就是要对每个贫困县、贫困户‘对症下药’,分析出他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给出不同的帮扶措施,精准发力。”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说。

        “抓实扶贫,就要少搞盆景、多干实事,看重扶贫的实效。财政扶贫资金要用足、用好,使贫困群众的‘保命钱’落到实处,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西州州长郭建群说。

        扶贫要“抓到位”——就是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让贫困群众不再“过节容易,过日子难”,努力阻断代际传递

        “干旱危及口粮,致富缺乏门路,吃药花光家底,代代还是穷样。”在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67岁的患病老人吕风荣看来,脱贫对于自己,就是“过节容易,过日子难”。

        扶贫是个世界性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中国尤其如此。代表们认为,扶贫不是帮一时、扶一次,在扶贫的伟大征程上,要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想阻止因病返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必须用真办法、出实招、下硬功夫。

        “抓到位,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致富能力,去穷基,拔穷根。”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古浪县县长杨东认为,要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发展培训教育,加大智力投入,拔穷根。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扶贫开发,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真正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党支部书记李振生说。

        “这就要扭住政绩考核‘牛鼻子’,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让扶贫不再是贫困县干部的“副业”而是真正的“主业”,引导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扶贫开发。”刘永富说。

        “要趟出扶贫开发‘新路子’。贫困地区可能暂时没有高速公路,但可以先通上信息高速公路,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广阔的市场,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湖南省全国人大代表雷冬竹认为,贫困地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传统产业难,农民增收门路少,啃下扶贫的“硬骨头”,必须琢磨新思维、新技术、新手段。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

        扶贫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凝聚起扶贫攻坚的磅礴力量,齐心协力“啃下”这块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