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扛在肩上

02.05.2018  06:41

本网 李忠粮 叶强报道: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62年建设发展的版图上,飞机修理厂是一支不可或缺的航空安全保障力量。从1958年4月28日,在学校创建地新津起步,历经单一的安二飞机大修,到能承担9种飞机的结构大修、配型发动机翻修、机载设备维修和上千种部附件生产,中飞院飞机修理厂已经成为国内实力雄厚的通航维修基地。

今天,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中飞院飞机修理厂,迎来了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艰难的起步:

靠“三根棒子”创业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57年3月。随着劳动建校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教学训练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培养、造就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能够吃苦的机务维修队伍,为全校飞行训练安全保驾护航,被学校党委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做好人才储备,学校决定从机务学生大队抽出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为期三个月的速成培训后(校史上称为“短班”),把他们充实到一线参加机务维修实践。

1958年4月28日,经国防部批准,飞机修理厂的前身,十四航校飞机野外修理所在新津成立。随即,学校任命童权为所长、宋义敏为指导员,组建了以20名“短班”毕业生为骨干的维修队伍,开启了飞机修理厂用“三根棒子”搞维修的艰苦创业之路。

那时候,物质供给十分紧张,学校没有行吊和吊车等设备,我们就用三根木头棒子做支架,配上手动‘吊葫芦’,撤装飞机发动机。”中飞院退休职工、飞机修理厂第一代创业者说,“就这样,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了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飞机修理能力。

1959年10月,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为减轻国家的负担,学校党委号召全校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通过积极开展军垦和技术创新活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同时,将大修学校第一架安二飞机的任务交给了飞机修理厂。

任务下达后,修理厂上下总动员,组成干部、技术员和职工“三结合”的突击队,日夜奋战。期间,学校领导高度关注着飞机大修的进展情况,首任校长张毅和首任政委江围更是三天两头到一线指挥,甚至与官兵同吃同住,遇到有技术难关被攻破的捷报时,张毅、江围还会兴致勃勃地赶到维修现场,并自掏腰包犒劳一线同志。

正是在这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1960年3月,中飞院人将自己大修的第一架安二型飞机46号机送上蓝天,并一次试飞成功。

成长的足迹:

用担当诠释责任

1960年,经空军党委批准,学校一分为二,飞行部分保留原编制名称,从成都新津迁至广汉,飞机修理厂作为保障飞行训练安全的重要力量也随之同行。

我们刚从新津搬到广汉时,厂址设在机场入口处的石观村,而不是现在的位置。”中飞院飞机修理厂一名退休干部介绍,“当时,厂区内无水无电,老鼠、蚊虫和蛇也随处可见。”但经过同志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工厂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随着国产运五和初教六飞机投入飞行训练,飞机修理厂紧跟学校训练安全需要,持续不断地实施技术提档、升级。到1972年底,飞机修理厂已具备年大修运五、初教六,30架左右的能力,有效保障了学校飞行训练需要。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民航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这期间,学校为满足民航高质量发展对新型飞行人才的需求,在大力实施飞行训练改革的同时,先后从美国、法国订购了一批新型教练机。为此,飞机修理厂一方面派出骨干力量,到发达国家监造飞机、学习现代机务维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现代适航管理培训,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也正是在现代适航管理规章的引领下,1993年3月,飞机修理厂完成了第一架TB20飞机结构大修,实现了从大修苏式飞机到大修欧美航空器的跨越。

回顾60年的发展足迹,无论是靠“三根棒子”搞维修的初创时期,还是引入现代适航管理后的破茧成蝶,飞机修理厂始终咬定服务学校飞行训练安全不放松,在积极稳妥推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建厂60年来,飞机修理厂已高质量大修安二、初教6和Y5、TB20、TB200、PA-44-180、C172、R44等9种机型,共957架次,定检、翻修包括运五、初教六、TB、西门诺尔、赛斯纳172等飞机配型发动机1963台,完成了数以万计的机载设备、附件维修与生产,连续60年保证了飞机进出厂试飞安全。

似锦的未来:

以发展拥抱市场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

目前,中飞院飞机修理厂,是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活塞式发动机服务中心和“大陆”发动机维修中心,是“伽明”公司、本迪克斯/金氏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电子服务中心,有权承担上述公司旗下产品的维修业务。

如果说,新世纪前的四十二年,是一部关于飞机修理厂服务学校飞行训练安全的创业史,那么,新世纪后的嬗变,便是工厂以实力服务祖国通航安全运行奏响的时代赞歌。

2000年,在国内通航业刚起步时,飞机修理厂便敏锐地发现通航业的兴起,将给自己带来新的机遇。为支持、引导通航运行单位安全发展,该厂迅速抽出精兵强将对外开展安全运行指导和机务维修业务。近10年,工厂已对外修理、组装CI72飞机50余架次、翻修直列式莱康明发动机300余台,为中国通航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在飞机修理厂一班人的领导下,工厂根据全面建成国内最大通航维修基地的愿景,形成了“立足学校,做好维修保障,拓展市场,助推通航发展”的工作思路——

取得ISO9001:2015国际质量认证,兑现了“我们使您安全飞翔”的承诺;积极拓展维修业务,形成了覆盖整机、发动机和航空器部附件修理、零配件生产的科研能力;加强人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富有朝气、勇于创新、作风务实的航空维修队伍。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服务业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扩大通航服务需求,已成为民航“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而此前的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也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飞机修理厂根据民航和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科研为先导,为通航维修提供技术标准支持,以飞机、发动机修理能力为基础,提升通航维修服务能力,以助力通航共同发展为己任,加快实现飞机修理厂由单一的维修型事业单位,向集维修、研发、培训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型综合体转型的新目标。

好风凭借力,蓝天任翱翔。相信,行进在建设民航强国和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壮丽征途上,以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敢于创新、能够吃苦而著称的飞机修理厂人,一定能在祖国的通航发展史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