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直指脱贫,开发未有穷期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引人关注,热议如潮。有媒体誉之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有人说它传达“超常规”信号,还有人认为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等等。
回溯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参照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我认为应该用温度、高度、力度、精度和热度等五个尺度来分析和思考本次会议所传达的内容,才能更全面、更透彻地领会和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的精神。
解民贫的泥土温度。学习和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时,我突然想到一句非常著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其中多数在艰苦的农村劳动过、生活过,因此熟悉农村,眷恋乡土,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常常深入农村,和农村、农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农民充满深厚的感情。所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然“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怀着对土地和农民的挚爱庄严地布署扶贫开发工作。
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不仅仅怀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更要俯下身子接地气,深入基层解民情,在扶贫开发的进程中逐渐培养和加深对农村、对土地的感情,与农民同声相应,同气相应,这样才能带领贫困农民加快脱贫步伐。
抓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历史角度看,带领劳苦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是我党开展革命和建设的远大目标。本次中央扶开发工作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于:用5年时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郑重地给贫困划上句号!
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时代,“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发挥其典型引领的示范效应,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之后,相应进入“先富带后富”、“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调整,并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政策和法律手段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扶贫开发”正是保障全社会和谐、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所以,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历史地、全面地认清扶贫开发及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来促进本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即以扶贫带开发,以开发促脱贫。正如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那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完成脱贫的目标,才能实现本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落责任的刚性力度。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是说5年之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口,一块都不会被遗漏,一个人也不会被平均,都实现脱贫跨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就意味着中国要用5年时间,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完成目前7千多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虽然目前看来任务非常繁重,但各地各部门只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中央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开展工作,就能如期完成脱贫的任务!
拔穷根的定向精度。5年脱贫的目标怎样实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开出“五个一批”药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具体分析“五个一批”的扶贫开发路径,其中生产、搬迁、补偿和教育主要通过开发促扶贫,仅保障兜底属于社会救助;另外,发展生产属于自主脱贫,其余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作。因此,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需要认真领会和落实中央的扶贫开发精神,虽然需要国家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其它地区的协作,但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一味伸手向上,也不能站在原地左顾右盼,而是需要广开思路,挖掘潜力,立足自主开发脱贫。同时,上级部门和富裕地区也适时适宜地伸出援手,创造条件创新方式协助、配合并间接或直接参与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
普受惠的持久热度。刚刚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各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鞭策,对边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也是一个巨大触动。目前各地正在认真传达、学习和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这仅仅是一个扶贫开发的节点,一个攻坚脱贫的开端,随之而来将进入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全面落实中央精神,持续全面扶贫、开发、攻坚和脱贫的历史进程。
有道是:扶贫直指脱贫,开发未有穷期!(央广评论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