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扶贫攻坚战交出成绩单 不到两年减贫219万

17.10.2014  10:1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2年底,全省还有750万农村贫困人口,逼近全川人口总量的1/10。贫困成为全面小康路上必跨之“”,必补之“短板”。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省以新定位、新突破、新机制,从最贫困村、最困难户和贫困群众最紧迫的事入手,全面打响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不断让“老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攻坚成效如何?截至今年8月,我省交出减贫219万的成绩单,从容作答。

   找准新定位:

  打响攻坚战 扶贫首次单列重点任务

  不仅仅750万。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面积占全省70%以上,“国贫县”和国省片区县88个,几近半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成为四川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

  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正嘀嗒入耳。扶贫开发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被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列入全省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将扶贫工作单独列入重点任务,还属首次。

  紧随其后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立足小康抓扶贫、着眼大局抓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两年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先后多次深入调研,逐个区域研究推进扶贫攻坚。调整充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长亲自挂帅任组长,38个省直部门一把手成为成员。省政府首次与21个市州政府签订扶贫“军令状”,21个市(州)中已有19个市(州)组建扶贫移民局……

  扶贫攻坚能否稳健跨栏,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轮驱动”是关键。

  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作答——全省去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至625万,到今年8月,数字又被改写为531万人。

  不到两年,减贫219万,全省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实现骐骥一跃。

   从容新突破:

  攻坚四大片区 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是新阶段中央扶贫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

  我省顺势而为,2013年在88个县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两年间,从大凉山巅到黑水河畔,从秦巴老区到乌蒙腹地,我省突出重点,合力并举,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抓好“五大扶贫工程”,构建大扶贫格局,开创攻坚新局面。

  “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吹响新一轮集结号。

  攻坚从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起步。去年,藏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出炉,总投资2.6万亿元。今年索玛花怒放时节,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出台,强力斩断彝区“穷根”。

  幸福,体现在鲜活的故事中。去年我省启动“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木里县曾经辍学的偏初,入读“9+3”免费职教,如今当上了一汽大众车间班长;喜德县曲子洛村阿西夫体没想到,这个海拔2551米的村落,成为全县今年唯一的彝家新寨建设极贫村……

  去年以来,全省在片区内投资近900亿元,先难后易,各个击破:建设彝家新寨501个;在藏区实施16个连片扶贫开发、257个整村推进及阿坝大骨节病防治试点巩固提升;在乌蒙山、秦巴山区实施86个连片扶贫开发、865个巴山新居和扶贫新村建设。

  “五大扶贫工程”为贫困地区发展“补气造血”。

  2014年1月14日,340余户村民现场领走1300余万元现金,2米长的“钱墙”引发网友惊羡:“土豪村”!这一幕并非发生在江浙,而是凉山冕宁建设村的分红大会。从姑娘不愿嫁进来的穷旮旯到“土豪村”,靠的正是产业。

  建设村的致富路径如同“酵母”,让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深度“发酵”。今年3月,我省开出五大扶贫工程、12项重点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多措并举,不断为贫困地区发展“补气造血”。

  政府、市场、社会多维联动的“大扶贫”格局正在构建。

  为聚力攻坚,我省扶贫工作马不停蹄——2013年1月,赴京赢得22个新一轮中央在川定点扶贫单位支持;7月,浙川东西扶贫协作协议签订;12月,凉山牵手珠海共念扶贫“山海经”;239个省直部门对口定点扶贫87县,两年投资18.59亿元;去冬以来,190户特困户与40余家爱心企业成功“结亲”,今年10月17日,以此为试点的“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网络版“扶贫超市”也将开通……2013年以来,社会扶贫共投引资77.27亿元,63万贫困户因此获益。

   蓄积新动力:

  改革啃动“硬骨头” 高位再减贫120万

  川北大市南充,辖下四区县自1986年起,国贫县的“穷帽子”一戴就是28年。

  2013年,南充主动开出脱贫时间表:2017年底全部摘“”。同时,下达“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乌纱帽”。

  南充“壮士断腕”的背后,正是全省扶贫破除“等、靠、要”惰性思维和变革求进的决心。

  指挥棒在根本转向。去年底来,省委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上,改变贫困县考核及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被反复提及。今年9月,分类考核88个贫困县办法出台:不唯GDP,主要看扶贫开发成效。目的清晰,就是要引导党政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这正是全省“扶贫改革深化年”重要方向之一。改革成为年度扶贫核心关键词,同样由问题倒逼——

  2013年底,全省扶贫对象依然维持在625万的高位,且大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根本还是靠改革。

  今年3月,我省出台《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剑指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与社会参与领域,至10月,6大创新机制全部印发,吹响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号角。

  广元利州区龙潭乡贫困户张子奎眼里盛满希望:副区长手把手“包带”,特惠资金直接到户,贷款有财政贴息、政府担保,规划和产业也由“穷人点菜、政府下厨”……靠修摩托和2亩番茄,他家5口人能增收1万元。

  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今年随之下沉的还有14.7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基层攻坚将更从容;携手金融机构筹设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签署金融扶贫战略协议,金融助贫将更给力;干部驻村工作组年内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帮扶力度再加码……

  改革指向同一个方向——精准扶贫。全省扶贫方式因此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瞄准识别出的625万“真贫”、11501个贫困村,资金项目和干部帮扶精准沉到村、扶到户,做到一户一台账、一家一规划,变“漫灌”为“滴灌”,将水浇到穷根上。

  装上改革引擎,扶贫攻坚不断向年度目标逼近——今年再减贫12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