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大扶贫力度 达州增派18名县处级干部到一线挂职
11月26日,因扶贫不力,达州市又一次召回20多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并及时调整新增29名“第一书记”补缺。截至当日,达州市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先后共计召回、调整241名“第一书记”。同时,增派1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一线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换血:召回241名“第一书记”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据了解,达州市所辖的7个县(区、市)均为四川省“精准扶贫脱贫”重点,总共有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召回的241名“第一书记”占比达到近三成。在召回的同时,达州市还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到“第一书记”岗位上,继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书记’因扶贫不力被召回的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达州市委组织部“第一书记”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说,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同时,召回后空缺出来的岗位,也及时进行补充,目的就是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让扶贫工作见效果。
“卖出的商品不合格,厂家要召回;下派的干部不合适,也要被组织召回。”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健介绍,达州市推行任期承诺和年度承诺制,健全完善帮扶承诺制、巡回督导、召回问责等刚性制度,形成选任、管理、考核、保障、奖惩“1+5”配套政策体系,特别强调考核结果运用。
强化:加大扶贫力度增派18名县处级干部到一线
除了召回和及时补缺“第一书记”,11月26日,达州市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还增派18名县处级干部到一线。据达州市委组织部“第一书记”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这18名县处级干部到精准扶贫的乡、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同时还兼任贫困村“第一书记”。“这18名县处级干部本月底前必须到当地报道,12月1日至5日在市委党校进行培训后正式上岗。”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第一书记”工作起来有方向,工作更有成效,达州市还专门编印了《第一书记工作手册》,该《手册》从党建工作、方针政策、工作方法和项目申报四方面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第一书记”工作起来更有目标。另外,《手册》中还列举了一些“第一书记”的优秀案例,让大家广泛学习先进经验。
苦衷:不是不努力资源有限无法为百姓做更多事
作为曾经的“第一书记”,汤先生(化名)被单位委派到宣汉县渡口乡某村担任“第一书记”,但后来也因扶贫不力被召回。
11月27日,汤先生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汤先生表示,作为“第一书记”这段时间做出过很多努力,也有不少困惑,但确确实实没能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同时,汤先生也道出了自己苦衷,首先对当地民情不熟悉,熟悉民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然后才能在当地村干部的配合协调下开展工作,工作开展后见成效又要一段时间,在这一点上多少显得有点“水土不服”;其次,自己在单位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办事员,掌握资源有限,无法为百姓做更多事,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当地贫困面貌。
汤先生说:“我们这些扶贫不力的‘第一书记’被召回来后,很多补充的新鲜血液资源更丰富,更能为老百姓谋来实实在在的福利。比如,这次增派的18名县处级干部,还有大量的科级干部。”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