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古法截流”面临失传 九旬高人:我想再绑一次杩槎
@华西都市报:今天上午10点,28孔杩槎将截断滚滚岷江水,开启都江堰渠首内江段大岁修。岁修期间,埋藏了历代淘滩标准的4根“卧铁”将在时隔11年后重见天日,都江堰管理局将抓紧时间对都江堰渠首进行全面“体检”和“手术”。明年1月10日,都江堰将再现砍杩槎放水的盛况。
今天上午10时,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将实施断流岁修,届时,都江堰鱼嘴处两孔杩槎将被彻底封死,内江断流,岁修时间预计持续到1月9日。此次都江堰岁修仍采用的是“古法截流”,然而现在,掌握这一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这也不禁让人担忧,下一次的岁修,谁能来承担“古法截流”的重任。老水利人
记者在都江堰渠首鱼嘴处看到,内外江之间已经立起了一排杩槎,形成一道截流的堤坝,经过20天作业,只剩下两孔杩槎之间不到10米的龙口了,现场技术总负责人刘正辉正盘算着正式合龙的事情,“此次截流采用了28孔杩槎,其中25孔正杩槎组成截流堤,3孔支杩槎伸入外江中缓冲水流。”他说,再过17天,刘正辉就满60岁,退休之前他得站好最后一班岗——指挥好古法截流。忧虑传承
刘正辉说,今年好不容易才找齐编竹笼碗兜、编篾笆、绑杩槎的匠人,古法截流的技术失传的危险正在渐渐逼近。
目前尚在世、古法截流的高手,是年过九旬的李芝荣,2002年都江堰大修,是李芝荣最后一次展露身手。今年他曾两次提及要来现场绑杩槎,担心老人的身体有闪失,他的儿子、古法截流绑杩槎技术的传人李长清拒绝了,但今天,李芝荣仍将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李长清说,随着工程技术的提高,大修都江堰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十年左右,上一轮会的人要么迁徙了,要么去世了,要么就对挣这个钱不感兴趣了。抢救技艺
“文字影像全方位记录”古法截流面临失传的危险,都江堰管理局办公室巴勇把“急”变成了抢救行动。今年大修都江堰之前,他安排了专员,从寻找材料开始,跟踪拍摄工匠们破竹子、编碗兜儿、编蒸纤藤、绑杩槎等工作,并请人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们会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形成类似于教材的东西。”巴勇说,他希望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此外,他们今年还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即为每一个参与了古法截流的匠人建立了人才档案,以便下一次大修时重新启用这批有经验的匠人。巴勇说,他想把都江堰独一无二的古法截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让这份遗产永久传承下去。
◥岁修时隔11年再岁修将垫高河床
岁修是李冰时期确立的制度,在每年的维修中形成“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格言,即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内江断流之后的两三天,4根卧铁就可重见天日。
据刘正辉透露,时隔11年再次岁修,除了“淘滩”,还有一项重要的工程,便是垫高凤栖窝的河床。今年,都江堰遭遇了60年不遇的洪灾,埋藏历代淘滩标准“卧铁”的凤栖窝处河床冲刷严重,已经低于卧铁的位置,增加了内江的总流量,因而,要将内江水截断,对凤栖窝处的河床进行抬高。
◥保障制定双保险确保下游生活用水
在整个都江堰岁修工程中,都江堰管理局为保障城市用水制定了双保险:启用上游的磨儿潭应急水源,通过暗渠引入柏条河中,最后输入自来水六厂给成都供水;应急水源不足时,将放下外江金刚堤部分水闸,将外江水通过暗渠引入柏条河。据都江堰水务局副局长郭文斌介绍,从8日起磨儿滩应急水源就已经开始蓄水,昨晚已经完成了蓄水工作。
◥古法“杩槎”截流术就地取材、省钱环保
都江堰内江维修截流正式开始,该工程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杩槎”截流术(古法截流)截流江水。在断流过程中,工人运泥石筑拦水坝的工具都是竹筐。拦水坝的主干由15座杩槎构成,辅以黄泥和填充了卵石的竹笼。其余的杩槎置于拦水坝前,缓解江流。杩槎由6根长9米、直径40多厘米的圆木绑扎而成,没用一颗铁钉,绑扎工具仅是工匠编织的竹绳。截流时,杩槎与木梁、竹席相连成排置于水中,上面用装满卵石的竹筐压重固定。这种古老的截流方式可就地取材,使用灵活,功效颇高,而费用仅为现代化抛石围堰截流的三分之一,并且相当环保。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