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报道我省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划准 管住 建好 守牢
——四川省全面完成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纪略
本报记者 赵 蕾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四川省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数据库及管理应用系统》中清楚地查询到每一块基本农田的责任人、图斑编号、代码、巡查员等信息。
截至7月底,四川省已全面完成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共划定基本农田106.4万亩,覆盖17个地级市,涉及农户近11万户。自2015年初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如何能在一年多时间内全面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带着问题,记者近日到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一探究竟。
精心编制实施方案,精准落实划定任务
“城镇周边的耕地一旦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就意味着严禁占用并实行永久保护,‘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将受到遏制。城市建设必须跳出去,搞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当前,四川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期,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仍然强劲。要保护还是要发展,是各地普遍困惑的问题。”四川厅耕保处处长邓斌表示。
针对此,经省政府同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省农业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在贯彻落实两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重要工作部署同时,要求各地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保护优先的大旗在政府层面竖了起来。省、市、县均成立了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国土资源、农业、财政、林业、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立足各自职能,加强协同配合,形成了“1+1>2”的工作合力。
四川省地貌类型多样,耕地分布零碎,给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带来了困难。鉴于此,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农业厅在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印发了《四川省重点地区重点部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看到,这份长达41页的方案,对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工作依据、基础数据、基本概念与关系、工作程序等都作了界定。特别是在工作程序上,《实施方案》明确,城镇周边划定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分为下发初步任务、核实举证、论证核定、下达划定任务、外业调查、上图入库、成果备案7个流程。
记者在《实施方案》中看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包括:城镇周边、交通沿线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别达到本县(市、区)平均水平和地力等级中等以上的现有耕地;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规定的其他应当划为和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但尚未划入的耕地。《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城镇周边划定必须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严禁划定的基本农田出现点状、零星分布、散乱分布等情况。
论证核定是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关键。此次划定的设区市论证核定图斑数量达20万个,为确保论证核定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农业厅联合出台了《论证核定工作方案》和《论证核定导则》,要求要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开展划定工作。同时将论证核定工作细化为初审、论证、核定三步流程,明确举证材料分类及编码;确定初步任务图、核实举证图、遥感影像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变更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层层叠加、层层套图,最终得出准确数据的“六图三库”核定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集合了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住建等方面的44名专家,组成初审组、论证组、核定组。5月25日开始,用了60多天时间,以初步任务图斑为单元,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图斑地开展论证核定,每一个初步任务图斑对应一项论证结论。尽管整个论证核定过程非常艰苦,但从技术上确保了划优划实。”承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具体业务工作的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耕地保护科科长吴玺介绍说。
从论证核定到成果运用,技术创新贯穿全程
在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记者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打开电脑,点击论证核定系统软件,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核实举证报送报告、核实举证情况汇总表、核实举证数据说明等信息一目了然。
针对各地提供的举证材料,这套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核实举证汇交数据形式检查、空间数据基本检查、空间拓扑检查、核实举证数据表检查……自动检查完成后,再点击检查报告和理由统计就可以显示相关检查结果。论证人员可以结合变更调查数据库、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及举证材料对初步任务进行图斑审核,并给出“采纳”、“不采纳”、“补充材料”三种结论。
“系统还结合了最新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与年度遥感影像数据,能够准确将初步任务中的非耕地图斑排除,再进行逐图论证;对各地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形态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量足质优,同时满足生态保护圈、景观绿化带的要求,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度预留空间。”吴玺进一步说明。
面对基本农田涉及范围广,全面、实时掌握进度难度大,传统统计手段耗时长的困难,四川厅结合进度报表的要求,以“实时动态掌握进度”、“全过程成果备案确保质量”为目标,研发了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进度填报及成果备案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填报、网络运行,同时进行成果备案、审核检查,环环相扣。划定的成果可以迅速运用到“一张图”管理平台,不仅把住了质量关,也为耕地精细化监测监管、宏观决策和行政审批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四川厅还按照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布局、利用、保护责任“五位一体”和定量、定质、定位、定用、定责“五定”精细化监管思路,提出了精细化数据库标准,开发了省域、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数据库及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库集中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上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以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为工作底图,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单位,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实现了“图、数、地”一致。
“有了这个精细化数据库,村社的义务巡查员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在动态巡查就可以借助GPS迅速判定是否属于基本农田和相关责任人。”吴玺表示。
把基本农田划准、管住、建好、守牢
今年年底,四川省将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体工作。但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现场交流会上,杨冬生强调,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实现基本农田划准、管住、建好、守牢。
为保护好基本农田,四川省多年来不懈探索。2008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政府与农户签订耕地保护合同,只要农户履行了耕地保护义务,便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将其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接,以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成都市还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环城生态区有机统一,实行特殊保护。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每年有80%以上的土地整治资金投向了粮食主产地;探索建立了“以补代投、先建后奖、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土地整治管理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2621.83万亩。据邓斌介绍,从此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看,四川省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有了增加,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杨冬生表示,下一步要赋予土地整治更新的内涵、更准的定位,找准“人的城镇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依靠土地整治优化空间格局、优化人地关系,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耕地者得其利,促进保护责任、保护利益和保护效果的统一,调动广大农民和全社会保护耕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