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网络思政教育求实效
继开通官方微博后,10月底,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的“校史文化与川农大精神”微博又新鲜出炉,娓娓讲述学校百年发展历程,生动展现“川农大精神”实质,这也是我校首个思政主题教育微博,推出不久就吸引了550多名粉丝关注。
“校史文化与川农大精神”微博的推出只是我校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不断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着力将网络打造成教育的“主阵地”、沟通的“连心桥”、育人的“大课堂”、服务的“新平台”,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全方位网络沟通平台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得以延伸,成为学校高度重视的问题。学校以网页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网络沟通平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作用。
2012年,杰出校友、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2年的杨明耀研究员选择回到川农开展他的事业,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学校主页网和新闻网功不可没。在国外,他经常通过网页及时了解学校情况,“办得好,更新快,信息量大。”他啧啧称赞。在网上感受到学校蓬勃的发展势头,坚定了他回国的愿望。小小的网页成为凝聚人心、增添干事创业信心的助力器。
正是看到了网页的重要作用,校长郑有良多次要求各中层单位把网页建设当成一件大事、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希望“每一个中层单位网页都能成为学校的宣传窗口和形象名片”。在学校每年的宣传工作评比中,“网页建设”一项占据了不少了分数。截止目前,学校构建了主页网、新闻网、专题教育网、中层单位网多级网页系统,力争网络思政教育全覆盖。
不少中层单位网页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林学院推出“红树林”党建专题网页,把党课搬到了网上;动医学院、信息与工学院等在院网上实现了与师生微博互动,让同学连呼“很潮”;都江堰校区网页“创优专题”以专题片的形式树立校区优秀榜样受追捧;学工部在网页上推出“学工直通车”功能,整合学生工作部、校区学工部以及学院党总支的学生工作专用QQ、电话和网址,方便和师生、和家长在线咨询,此功能一经推出,备受好评。
一枝一叶总关情
如果说网页建设还着眼于“大”宣传,那么微博、微信、QQ群、飞信、彩信、超级信使等新媒体则着重从微小处发挥教育作用。
学工党建系统走在前列,发起了建设微博群的活动,学生处、各校区学生工作部、各学院党总支办公室、共青团和学生会及辅导员们纷纷开通微博,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截止目前,我校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开通微博100余个,发布学生资助、就业信息、心理健康常识等微博10000余条。各党群部门、行政职能部门紧随其后,以微博占领舆论引导权,涌现出不少微博达人:副校长、成都校区党委书记张强的微博“粉丝”量突破2万大关,原学生会主席、现党政办刘科老师微博拥有1万余名粉丝……他们不断在微博中彰显影响力,传递正能量。
“还没进校,已经熟悉了老师和同学。”通过班主任周光斌老师建立的QQ群,风景园林学院环境设计2013级3班的同学还没入校报道,就已经提前进入大学生活。周老师在群里上传了学校新生的入学安排以及大学学习需知等,引导同学们把握大学生活。像他一样,学校很多班主任把班级QQ群、QQ空间作为思政政治教育的阵地,在群里疏导情绪,提振士气,化解难题,督促进步。
农学院任万军教授的QQ空间打理得很巴适,虽然很忙,但是他还是很注重经常更新空间。 在他的空间里,既有对现在教育方式的反思,有对学生离校的不舍,有对同学的教导,也有对同学的祝福。这里的一问一答,一写一评都成为饶有趣味的教育。教师节来了,任老师在空间里写道“许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都在为送导师什么礼物而大伤脑筋。同时,导师也在为如何拒绝学生送来的礼物而费尽心机。你们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业上,能真正成长、成才,就是送给导师最好的礼物!如果要祝福,就用QQ留言的方式吧。” 同学在空间里纷纷响应,“一切从简,响应号召。任老师,教师节快乐!”字里行间流露的浓浓的情谊让任老师的朋友都十分羡慕,打趣说要来考任老师的研究生。
在解决问题中凝聚共识
在川农,不晓得老板山吧的人不是资格的川农人,这里是学生“吐槽”、“围观”的“圣地”。学校主动把问题放到老板山吧去“晒”, 倾听师生所思所想,在思想交锋中调整工作方法。
2010年成都校区启用后,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少的问题,老板山吧中抱怨声不少见。2011年新春开学,成都校区主动在老板山吧上发帖,收集师生对校区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致成都校区的各位师生:大家关于成都校区有什么问题、意见建议等等,欢迎在这里提出,我们尽其所能给予答复。”贴子出来后,一周之内回贴者在贴子上迅速盖到“259楼”。开门纳谏达成的是沟通的顺畅,“这几天有点小感动,学校领导很重视我们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实实在在在解决问题,我们还说什么呢?嗯,好好学习和生活咯。”吧友“yaan2211”在老板山吧回复。
受此启发,成都校区在校区网页充满创意的推出“回音壁”栏目,征集师生群体智慧推动校区工作。两年来,回音壁回复信件9000多封,总浏览量达110万多人次。除了“挑刺”和抒发情绪,它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zhen”同学在回音壁里倾诉了自己的困惑:“是不是没过四级的,就真的不符合入党要求?就不能踏入大学的党校呢?”激发了一场关于现在入党是否只关注成绩,还是应该把考察品行放在首位的讨论。“任何将入党与学习成绩(英语过级)简单挂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但作为一个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如果在学习方面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恐怕也很难说就具备党员的条件。”最终这一看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疏导情绪,已经成为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已形成分析网络话语指向相关制度,对网络中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梳理,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有一次期末考试,一位监考老师态度非常粗暴,导致学生集体不满。同学就此在网上“吐槽”,学校信息主管部门发现后,第一时间通知教务处,找到该名老师核实事件起因,并在网上通报了处理结果,很快平息了学生情绪,也促进了师生沟通。在其他诸如“武警打人”等事件带来群情激奋和一些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时,学校都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接受度广的优势,及时给予疏导和澄清,有效促进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危机时刻凝聚人心
既经历了5·12地震的考验,又经受了4·20地震的袭击,在全国高校中,我校绝无仅有。对比两次地震中师生的情绪,明显感觉得到恐慌感、无助感降低,凝聚力、团结力增加。而这,离不开危急时刻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5·12地震导致通讯中断,导致多项工作开展受限。而今年网络的畅通让川农在这场地震没有成为孤岛。“刚建好的校园wifi向全校免认证开通,在为师生们提供可靠通讯联络和资讯获取途径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大家心理的慰藉,这一刻,我们在一起!”地震发生后不久,信息与技术教育中心主任刘菲就发布了这条微博。
保证网络畅通是地震中最让人温暖的风景。校园网及时更新,随时播报学校地震情况,向外界传达师生平安信息,迅速安定了人心。微博、微信中传递关心和鼓励,让所有川农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共同抗击灾难的磨砺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在回雅安的路上。目前雅安校园师生平安。部分建筑墙体有开裂,学校相关部门正在组织检查。”地震后一小时,张强就发出了微博,回校后,他及时上传了近十张图片,实况展示救灾进展,让所有牵挂川农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网络更让雅安的师生,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与关注。
“成都、都江堰校区的同学们:如果你有帐篷,把它准备好,贴上标签,可能今天雅安这边需要!”这条微博在网上一经转发,立即引起其他两个校区的同学积极响应。“5.12告诉我们不要睡午觉,4.20告诉我们不要睡懒觉,两次地震都告诉我们不要裸睡。”提点地震注意事项、化解震后不适的幽默段子在网络间流传,让师生在会心一笑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由学生全媒体中心拍摄的《这一刻,川农人在一起》地震纪实片子让大家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学校招募赴灾区的防疫志愿者,报个名!”志愿者征集令在微博、QQ群间无声的传递。“川农大V5”,“川农大加油”的言论在网络间此起彼伏。
注重平常时刻的思想沟通和危难时刻的情感关怀并重,把解决问题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我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始终坚持贴近师生所思所想,使思政教育因网络而更加精彩,更加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