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称我国外债增速呈现回落态势 风险可控
资料图
增速呈现回落态势 风险仍在可控范围
中国外债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热点聚焦)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中国外债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54376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12月末增加了1751亿元。专家认为,尽管我国外债依然保持增势,但与2013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速已有所回落。虽然短期外债占比依然较大,但相比于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来说,外债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外债增速回落趋稳
近年来,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外债规模也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不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一季度外债同比增幅仍然较高,但环比增幅已呈现稳步回落态势。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876亿元人民币,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2500亿元人民币,企业间贸易信贷和银行贸易融资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68.06%。外汇管理局认为,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含其负责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占比超过半数,而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债务占比则超过四成。而从币种结构看,美元债务占所登记外债比例超过八成,其次是欧元债务和日元债务,分别占到5.26%和4.46%。
“当前我国的对外债的总体控制还比较好,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规模不断增强,对外举债也在增多,这是正常现象,而且也没有过度超出预警指标。”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指标上看,短期外债占比较多,中长期则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短期外债占比较高
相比于长期外债可以使用时间很长,短期外债大多在一年期以内,借来马上就要还,如果还完之后再借不到,就可能出现融资风险。所以国际上一般认为,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应该控制在25%内是较为安全的。然而,我国短期外债比例一直比较高,当前占比已超过七成。
短期外债占比过高是否会造成风险和隐患呢?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此前曾表示,短期外债占比确实一直在涨,从2001年的41%上升到2013年末的78%,但是中国实际情况可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因此不会有很大问题。因为现在国际上更看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中国当前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和现金流可以偿付需要支付的外债,即使短期外债占比达到78%,但与外汇储备相比仍然较低。所以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没有风险的。
事实上,从2001年到2013年,我国外汇储备从2123亿美元增长到38213亿美元,尽管外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但是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占比在此期间却从39%降至17.7%,下降21个百分点。国际上一般认为,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占比如果到达100%就能覆盖偿还风险,而目前我国还远远低于这一指标。
风险可控不会引发危机
随着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债规模未来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防控潜在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谭雅玲看来,中国经济结构和外债结构是存在关联的,对外债的调整能力和协调能力,相对于中国经济规模来说更容易一些,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外债规模的配置,有效的控制短期外债的扩张,要在中长期上多做些文章。尤其是当前存在短期投资套利现象,在举债的规模上过多注重收益率,却忽视了投资的方向和质量。而官方发布的数据往往都是引进外资的规模,而忽略了外资实际落实的效果,因此在这些方面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警惕。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中国外部债务风险可控,中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以应对国外所担忧的偿付危机,而人民币计价的外部债务在企业的外债总额中占比正在增加,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资产负债中的币种错配风险。
“对债务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发达国家十分看重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实体和外汇储备规模,都让这一问题引起很大关注。”谭雅玲认为,我国外债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和内部使用效率和落实有比较大的关系,因此如何让外债结构更均衡,配置更恰当,加大对外债使用效率,则是未来要加大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