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牵手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建设大核酸研究院
成都高新区与诺贝尔奖得主杰克__邵斯达克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16日电(张雯 涂丽君)11月16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教授(Jack W. Szostak)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并整合四川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麻省总医院等科研机构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推动大核酸研发及产业化发展。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毅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会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毅与邵斯达克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后,接着举行了BioTianfu成都高新大核酸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国际著名化学生物学家与合成生物学家史蒂福·伯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佐治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核酸专家黄震等著名专家做主题演讲。
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雅丹斯生物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和阿斯科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和CEO杰·亚当博士,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徐富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袁宗勇,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及成都市、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80余名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教授做主题演讲
立足高端 建设“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
杰克·邵斯达克教授是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其在大核酸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动其实际应用和产业化转化。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合作共建“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利用成都高新区和邵斯达克团队优势,整合四川大学、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等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和资本等资源,推动大核酸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努力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全球大核酸产业链最健全的区域。
该研究院将设立核酸适配体药物及诊断试剂联合实验室,核酸适配体诊断试剂联合实验室,合成核酸、核酸检测及测序仪联合实验室,核酸结构生物学和核酸药物设计联合实验室,硒核酸转化医学和化学结构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主要研发领域和重点方向包括:建立核酸适配体分子诊断技术,并发明适配体创新药物以及适配体诊断试剂;宫颈癌适配体诊断试剂研发,及以核酸检测为基础的精准治疗;合成核酸、核酸检测以及测序仪的开发;细胞内的DNA编码技术筛选先导化合物;核酸结构生物学研发、核酸药物设计和创新等。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将以建设绍斯达克实验室为切入点,把发展大核酸产业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起来,率先在全国建立具有鲜明技术特色及产业带动示范效应的“大核酸技术产业基地”,形成核酸产业国内领先发展优势。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整合现有生物企业资源,搭建公共平台,促进大核酸技术在成都高新区生物企业间的广泛应用;鼓励迈克、新基因格等检测企业以及全市各级医院积极拓展与核酸相关的疾病检测等业务;鼓励核酸技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拓展应用,鼓励创新创业,形成内容丰富、活力十足的新业态;同国内外著名医院开展合作,建设临床医院,为大核酸药物或设备的临床试验提供平台,完善大核酸产业生态圈。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教授做主题演讲
汇聚共识 举行BioTianfu成都高新大核酸研讨会
在签约仪式暨研讨会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袁宗勇介绍了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生物产业是成都高新区着力支持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力争将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为此,成都高新区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条腿走路,特别是注重加快国际化合作,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端切入,从海外引进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及相关创新资源,加大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力度。
邵斯达克教授作了“大核酸生物产业:核酸适配体在临床精准诊断和生物医药创新上的应用”主题演讲。他说,以核酸检测(包括序列测定和表观遗传学检测)与核酸修饰等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是目前全球生物医药暨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方向,市场前景广阔,是国际医药巨头和国际顶尖资本追逐的热点。在成都高新区建设大核酸研究院,将大大加速该研究项目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据悉,今年5月,邵斯达克教授曾到成都高新区及天府生命科技园访问,并就在成都高新区发展核酸产业进行了探讨。他说,“我对成都的生物医药有着直接的了解,因为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依托成都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他们不仅能够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推动生物医药前沿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贡献价值。他说:“在与成都高新区的接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他们对生物产业的理解是非常有深度、有远见的,对该产业的认识很清晰、保障措施很充分、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因此,我很看好我们未来的合作。”
在BioTianfu成都高新大核酸研讨会上,张礼和博士作了“核酸RNA修饰与小核酸药物创新和精准药物产业发展”主题演讲,国际著名化学生物学家与合成生物学家史蒂福·伯纳博士发表了“核酸DNA修饰与精准核酸疾病诊断和创新医药产业发展”主题演讲,黄震教授作了“硒核酸:大核酸生物产业中的新秀”主题演讲。
聚集资源 着力打造千亿级生物产业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的五年中,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将面临着诸多变革,围绕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中国的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10万亿元。今年,四川省政府也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口径医药产业规模迈上5000亿元台阶,将四川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和健康服务业基地”。
据悉,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生物产业的重要聚集区,成都高新区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都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成都国家生物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都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成都高新区定位为成都市生物产业核心区。四川省卫计委给予成都高新区“四川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基地”的授牌,着力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四川省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基地。
“生物产业是一个特别需要积累、需要氛围、需要资金的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聚集了包括美敦力、迈瑞、倍特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近800家,形成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两大产业集群。产业从业人员接近3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58人;初步形成了包括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
截至2014年,成都高新区共有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37个,销售过亿元的单品种产品达到10个;每年仅区级财政用于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资金就达到4000万元左右。同时, 2014年,规模以上生物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截至今年10月,规模以上生物工业已实现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16%,继续保持高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