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成都统筹城乡已11年 改革试验区应扩至8城
制图杨仕成
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资阳、遂宁、乐山
2003年,成都拉开了试点统筹城乡的序幕。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推进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统筹城乡起步算起,到今年,成都在这条试点道路上前行了11年。
试点中形成的改革机制体制以及总结的“成都经验”能否复制到更广的范围?让成都更好地发挥首位城市的功效?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李铀经过多处调研,提出一个大胆的提案——《关于把成都经济区全域纳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
改革
60多位村民按手印收入增加了好几倍
每逢节假日,双流、都江堰、蒲江等成都周边区(市)县的景区、农家乐,总会迎来笑语喧哗的一天,城里人在乡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与亲朋好友打打麻将、聊聊天,赏花、采摘新鲜果蔬轻松度周末;乡下的农家乐老板和商家们赚得盆满钵满,笑口常开……
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断,被李铀理解为是成都市城乡差距缩小的注脚,这正是统筹城乡11年来取得的成绩。
他拿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的“土改”举例。瓦窑村地处丘区,有700多户村民,曾是双流县的贫困村。在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中,双流县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改革试点,而瓦窑村在双流又是率先试点。
“瓦窑村的党支部书记唐朝阳给我讲,2009年5月,瓦窑村60多位村民以按手印的方式,决定他们手中的土地承包权由以前规定的30年不变改为长久不变,成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最先践行者。”李铀说,确权颁证后,老百姓的积极性就来了,农民搞土地流转,空闲的时间则打工或者发展产业,收入比以前增加好几倍。
增收
企业来到家门口不用外出也增收
另外,他还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成都周边的乡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政府公共服务已经延伸到了成都周边的乡村,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方便。“这些变化,就是改革释放红利的具体体现。”李铀说,他希望这些改革红利能让更大的区域得以分享,有利于打造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
“另外,成都经济区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腹地面积最广、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李铀拿出一连串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成都经济区面积占全省的16%,承载了全省45.8%的常住人口。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1.62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2%,对四川发展全局举足轻重。
李铀认为,成都经济区自然、经济、文化、科技资源聚集,产业发展功能互补,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总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且坐拥天府新区这块“金字招牌”,有条件建成引领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机遇
8城签区域合作协议
在李铀看来,今年,迎来了把统筹城乡试验区扩大至成都经济区最好的窗口期。
“成都经济区8个市已经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李铀说,规划中,这8个城市将共建共用交通路网、民生服务、电话区号028、成都经济区电视频道、出海通道、边界试验区,加之眉山、资阳与成都实现了通信一体化、共建了工业集中开发区等举措的一一实现,标志着成都经济区的一体发展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他说,将成都经济区全域纳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利于成都与周边7市实现一体发展、共建共享繁荣,符合国家改革试验的目的。也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的优化组合,增强周边地区对成都产业转移的承接、城市功能的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同时有利于成都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多个大中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经济群,从而加快推进四川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成都经济区的统筹发展能力。将改革实验区范围扩展到成都经济区全域,还将更加有利于探索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经验,逐步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
因此,他郑重写下自己的提案建议:扩大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范围,将成都经济区8市(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资阳、遂宁、乐山)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域纳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他希望自己的这个提案引起国家重视,最终变为现实。(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刘春梅)
原标题:政协委员:成都统筹城乡已11年 改革试验区应扩至8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