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第一辆公交车生于1952 线路从梁家巷到盐市口
当年,16辆旧货车改成的公交车开通了从梁家巷到盐市口的第一条公交线路截至2013年,成都公交集团公司经营公交线路300余条、公交车上万辆
当你行驶在成都的二环高架,尽收现代化都市的风光;当你踏入成都地铁,半小时从春熙路直抵犀浦;当你感叹着成都之大,中心城区面积约284平方公里,你可知道成都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蝶变史?她的第一条交通干道贯穿于城市何处?第一条公交线路又始末于城区哪两端? ……
今日之成都如何长成?今日起,记者为您揭开这座城市的蝶变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时的成都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8平方公里,仅是今日的约16分之一。循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足迹一步步看去:
1952年7月,十几辆旧货车改装的公共汽车拉通了梁家巷到盐市口,成为这座城市的公交鼻祖;1953年,马识途开始制定成都市总体规划,设计草图以如今的天府广场为圆心,规划出了绕城的一环路;1957年,市政府拨款购置了9辆中小型汽车,开始运营出租汽车服务业……
最早期的一环路 最宽只有14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成都,城区近百万平方米的道路中有铺设低级路面的街道86.1千米,基本破烂不堪,全市只有春熙路、东大街、东御街、西御街到祠堂街的道路状况好一点。如此光景,较如今成都的“三环十六射”,长达29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网以及快捷的地铁轨道交通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环路就建好了。那时的一环路就是环绕城区的主要干道,长19.38公里,宽只有9到14米,大约2到3个现在的单车道。
1984年建成蜀都大道 贯通东西
上世纪80年代是成都交通路网开始大规模密集的时期。一环路就在1985年开始扩建改造,沿路与进城的放射性道路相交,路宽也扩到了40米。1984年建成的蜀都大道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蜀都大道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都修建的第一条城市交通干道,1984年10月1号全线通车,贯通城市东西方向。而在那之前,市中心“堵头”、“卡头”特别多,自行车高峰期每小时的流量就有1.2万辆次。蜀都大道修建之后,机动车的平均时速比以前提高了35%以上。
绕城高速曾是中国最长的绕城高速
1994年竣工的二环路是继蜀都大道和一环路之后,成都交通建设的又一项大工程。全长28.32公里,幅宽40米。二环路的通车在当时,和去年成都新二环通车时一样让人振奋。之后,绕城高速、三环路相继建成。2001年12月建成的绕城高速全长85公里,在当时还是中国里程最长的绕城高速公路。不过,伴随着成都成长的步伐,老二环终被新二环取代。如今的新二环,全程双向6车道高架桥,配套全程快速公交,现代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条公交线路 梁家巷到盐市口
公交车早已是居民生活之中离不开的公共服务设施。成都的公交发展速度向来迅猛,截至2013年,成都公交集团公司经营公交线路300余条、公交车10521辆,公共汽车日载客475余万人次。
而成都的第一辆公交车,1952年就诞生了。说是诞生,其实只是改装的旧货车。1951年3月,成都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处成立,政府划拨专款,同时划拨了47辆旧货车用来改成公交车。1952年7月1日,成都的公交车登上历史舞台,16辆旧货车改成的公交车开通了从梁家巷到盐市口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刚一开通,公交车就立刻火了起来,每月载客25万人次。于是当年8月,线路就延长到了火车北站。当年第四季度,又新增了牛市口到将军衙门、盐市口到南门浆洗街两条线路。这三条线路,总长是18.9公里。
1957年 组建首个小汽车出租站
到了1978年,全市公交车增加到了361辆,线路36条,但仍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尤其在上下班高峰,公交车上非常拥挤。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公交运营长度和车辆迅速增加,票制也进行了多次调整。1986年,公交票价由4分起价,2分进制,涨为5分起价5分进制。后又多次调整,1999年改为1元票价1元进制。
如今,成都市公交线路总长数千公里,较最初已翻了数百倍。2010年起,地铁也开始正式运营,加之去年正式运营的二环路快速公交,成都的公共交通早已实现现代化、立体化。
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成都的出租车,1957年成都市拨款购置9辆小型汽车组建了小汽车出租站,不过由于当时居民生活水平不高,难以为继。改革开放后,出租车重新发展,1986年全市共有334辆,而如今,成都出租车总量早已破万。
一座城的蝶变史
城区“长大”16倍 原来只有两城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成都还是个“小不点”。那时,成都的城区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分别只是现在的16分之一和410分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成都的行政区划只有东城区和西城区。1953年,调整新增了金牛区。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都主城区被调整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和成华五区,大成都形成了19区(市)县的格局。1988年成都建起首个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今,成都已是中心城区面积283.86平方公里,城市面积1239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
1956年建成首期10公里污水管线
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下管网包括供水、排水、通讯、电力、天然气管道等,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但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基本谈不上地下管网建设。那时,成都地下管道只有很少一点自来水管,城市排水主要靠阴沟、明渠。1949年,城市排水沟总长272.7公里。至于电线和少量的电话线,基本都是架空明线。到了1956年,成都城市进行了系统规划后,建成首期10公里污水管线,到了1980年,城市的排水管道增至了353公里。
1973年 天然气进入成都人家庭
供气管道建设是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1966年,威远到成都的天然气干线建成。1968年建成赖家山到塔子山的输气管道和成都第一个配气站,向部分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气。直到1973年,天然气才开始走进成都人家庭,最早用上天然气的是成都光明器材厂的生活区居民。目前,便利、现代化的生活早已在成都居民中实现。成都城市燃气公司日供气能力500万立方米以上。许多农村家庭也早就通了气。(记者 王垚 部分数据来自《成都市志·总志》《成都五十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