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成都生活相当"国际范":着胡服 吃胡饼 赏胡乐

15.03.2015  14:05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一带一路”可谓热词。“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那这与成都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请将视线投回历史的深处,回望唐代吧。

  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曾介绍,当时的成都不仅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在商业上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首都长安。而且也是世界上数得上的繁华城市。他同时提到一点,当时的成都商业繁盛,不仅仅是靠内部购买的支撑,而且离不开对外交流。与外界的交流,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入和频繁。

  一般说来,在中国历史上,汉、唐都是对外交流很频繁的朝代。当时与中央政权交流频繁的外界政权,则集中在三个方向:往西,西域各国;往东: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及南边的亚洲国家如越南。相比汉代,对外交流更多是初步的、以往来经商商人为主,唐代的对外交流则要深入得多,不仅仅是在贸易上,音乐、舞蹈、艺术、宗教、饮食和服饰都有着全方位的交流。

  丝绸之路,就是成都与外界的主要交流途径。而且,无论是外国人“移民”到大唐定居,还是唐人要出去居住,这个群体都不是小规模的“非主流”。

  成都在唐朝时候,与国外的交流频繁,一方面是靠了汉朝时候就开通的丝绸之路,北上由长安入丝绸之路,前往西域,南丝绸之路也已经开通,茶马古道便于与西南的少数民族政权交流。而成都与西域的交流渊源,用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的话说,是因为成都的地理位置特殊:成都地处中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上,往西是西域的游牧文明,往东是海洋文明,所以成都成为两种文明的交融地点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的文化交流到了什么地步呢?平时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样样都有了外来的影子。衣 窄袖袒胸 受胡人影响

  以穿着为例,其实仔细翻看古代的服饰,会发现,无数“汉服爱好者”嘴里的“汉服”,样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说汉代的服饰是宽大的广袖,那么唐朝的服饰,尤其女装,则多受胡人的影响。这里的胡人,包括了印度、波斯、回鹘等多个国家民族在内。

  初唐到盛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频繁,他们的装扮也多受中原妇女追捧,比如回鹘装、帷帽、胡帽和靴子。与中原传统的服装相比,胡人的服装袖子要窄一些。《新唐书·五行志》里面说“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城市,成都人民怎么可能错过这种时尚风潮,所以成都城里流行的服饰,尤其是女装,就是窄袖、半臂,圆领袒胸,臂弯里还有一抹披帛。吃 蜀中炊饼 源自胡饼

  外来人口的融入,不仅会带来服饰上的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会被涉及,吃自然也不例外。从丝绸之路陆续传来的,不仅仅是名字里带着“”“西”“”等字眼,而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植物蔬菜,比如番茄、胡萝卜之类。还有西域民族对食材的烹饪方法。

  记得去年采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张健博士时,他就说过,丝绸之路上,居民的饮食习惯在逐渐趋同,比如对面食和牛羊肉共同的偏爱。而且,在漫长的交流中,胡饼的做法也逐渐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在成都,外来胡人带来的胡饼做法,逐渐演变成为炊饼、烧饼、锅盔。在宋代,汴京还有卖蜀中炊饼的店家,“以‘蜀中’为名,因为四川味道好嘛。”谭继和笑笑。住 垂足而坐也是来自胡人

  胡人影响中原的,还有显而易见的生活方式的差别,比如坐的方式。更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凳子和垂足而坐的习惯,只是跪坐在席上。今天坐的习惯,还是随胡人传入的高凳在中原普及才有的。

  唐时的成都就有游锦江的习惯,且一直延续到宋代。太守带头,乘坐装饰华丽的船,从浣花溪下水到大慈寺上岸,城中百姓则会带着“遨床”跟着出游,一览盛况。“遨床”就是板凳,也是随来华的胡人传入的。乐 听胡乐 赏胡舞

  成都当时还与外界有着频繁的音乐上的交流,算得上是当时的“音乐之都”。谭继和介绍,当时,传统的雅乐日渐式微,被宴会时演奏的燕乐取代。唐玄宗和唐僖宗入蜀避乱时,把当时京城的音乐流行潮流也带入成都,这种音乐上的转变也在成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唐代有九部乐和十部乐,里面除了汉族的传统音乐,还有不少西域的音乐,比如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和高丽乐。当时与唐朝有往来的国家的音乐,几乎都被收录其中。

  伴奏的乐器也少不了西域的影子。突出的证据就是,在前蜀国国主王建的陵墓里,有或舞或奏的伎乐浮雕——24乐伎图,图中所雕乐器,就有不少是从西域传入的。其实箜篌、觱篥都是西域传入的乐器。

  谭继和说,成都城自古就有休闲的气质和传统,唐时更不必说。玄宗入蜀,带来了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胡腾舞等受西域影响明显的品种,好些乐伎就是来自西域的胡人。

  杜甫进入成都,写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是当时成都城里丝竹音乐缭绕的盛况。谭继和解读说“天上”指的是宫廷,也是当时宫廷贵族间流行的燕乐。画 吴道子受西域凹凸画影响

  吴道子是唐朝知名的画家。谭继和说,其实《历代名画记》里有记载,吴道子的画其实吸收了当时西域画的凹凸画派影响。著名历史学家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对这点亦有详尽论述,说吴道子技法的高妙之处可以新疆等地发现的绢画、壁画来对勘证明。

  吴道子曾入蜀写生,绘下嘉陵三百里江山,而自吴道子以后中国山水画风的变化,也其实受到了凹凸画法的影响。谭继和解释说,就是用了晕染法作画。对后来的山水画、人物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人写意画,都可以追溯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