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气候十年之变:极端高温增多 赏花时间提前
制图 杨仕成
10年间城郊温差增大1.6℃,赏花时间提前,藤藤菜提前上市……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的归属地——成都。
日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程志刚课题《快速城市化影响下成都市城市气候特征研究》结题,他通过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等手段,对比近45年(1971-2014年)大成都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变化。他认为,自2000年后的十余年来,成都的干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突出,导致高温天气来得更早,令赏花时间、时令蔬菜上市时间逐年提前;城区风速减弱,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自然清除作用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无雨日增加而总降水量没变,表现在夏天暴雨越来越集中,内涝更猛……
5月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对话程志刚教授,听他讲述这些年来成都气候的变迁。
热岛效应
市中心“热岛”减弱 西南方扩散明显
程志刚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成都地区城市带平均温度较非城市区域升高约1.6℃。“这是什么概念呢,有统计数据表明,杭州1992年到2010年18年时间,城郊温差为1.03℃,所以成都的温差算是很高了。”与此同时,通过近45年的台站观测资料分析,成都地区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
热岛效应最强的地方一直都是成都市中心,但是这十多年来,市中心的热岛效应略有下降。中心城区的西部,热岛效应缓解最明显,这和大片绿地、公园的“崛起”是分不开的。而成都三环以外,热岛效应却是增强的,成都周边的区市县,随着“卫星城”发展起来,渐渐与中心城区的热岛连成了一片。
放眼整个成都平原,热岛效应扩散最明显的方向,是西南方。这是因为成都的东北部有龙门山脉,东南部有龙泉山脉,被两条“斜线”夹住,往西南走,算是最好的“捷径”了。
想不想知道成都热岛变化最“夸张”的地方?走低最明显的地方,是西北部的林地地区,证明成都人有了保护生态的意识,林地保护甚至扩大卓有成效。上扬线最陡的地方,是城市扩展的城郊地区,例如龙泉、双流、温江、郫县、新都和成都中心城区交界的范围。
高温来得更早 赏花期提前
在温度升高的同时,程志刚也观测到成都的高温有提前的情况。“比如以前到了5月,温度才有可能破30℃,近几年4月就会出现30℃的天气。”成都11个区市县的气象站(双流数据有缺失)初次达到35℃的日期,1994年为8月7日,2014年已经提前到了7月22日。温江上世纪70年代,只有两年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且都是盛夏八月 。 但 是2000-2010年,有5年35℃以上的情况,且6、7月就“首现”了。
高温提前,紧接着就是赏花期提前。以前4月飞扬的柳絮,在3月下旬满城尽是“春日雪”;市区的野油菜,比郊区的早半个月开花;甚至在4月才会出现的空心菜(又称“藤藤菜”),在今年3月的菜市就能提前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