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确依法治市路线图 部署251项重要举措

29.12.2014  14:34

治蓉兴蓉,法治为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成都,是成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1400万市民的共同期待。《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成都市要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市,让“法治化”成为成都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纲要》下发:

  建设全国一流法治城市

  作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过去30多年来,成都着力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重要领域走在全国改革的前沿,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跃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成都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更需要法治的引领和保障,更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来巩固改革成果、改进社会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

  2014年年初,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四化一驱动”的改革主攻方向,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下发了《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成都市要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市,让“法治化”成为成都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依法治市工作将分别围绕提升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地方立法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依法治理、加强全民学法用法、强化权力监督问责7个方面展开。

  多项改革:

  新平台推进司法公开

  行政执法体制既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法律实施体制的关键环节。成都在执法机构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点。今年9月亮相的《关于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等3个方面,全面启动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多个市级部门在此次改革中涉及整合调整,其中,将工商、质监由现行的垂直管理体制调整为分级管理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方和基层政府就近监管的优势。

  社会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市的重要板块之一,而基层自治组织是依法治理的破题关键。成都市在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探索出了多种依靠基层自治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推进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曹家巷自治改造、“三无院落”整治、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等,呈现出基层法治建设的初步成果和崭新面貌。

  司法改革是当下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曾有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今年,成都中院整合了四个平台内容,专门设立成都中院司法公开网,全面公开全市法院的裁判和执行活动。而成都检察机关也充分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报等手段推进电子检务公开。成都大力推行的司法公开和围绕司法公正展开的司法改革,将让成都社会的最后一道正义防线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