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14.03.2017  18: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校地合作
       
          组建一批专职的研发队伍
       
          打开成都创新地图,不难发现,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其中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全市拥有两院院士33名。
       
          丰沛的科教资源“家底”,如何变科教“资源”为创新“资本”?以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突破口,成都通过深入推进校地协同创新,规划建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区为依托,探索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新方式,探索开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听了总书记讲话,来自各地高校的代表们也在积极地思考,作为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如何科技攻关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做好科技创新,把“军民融合”作为学校主要的科技攻关方向。在校地合作上,为了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将和成都共同打造产业研究院,同时共同组建一批专职的研发队伍。
       
          谢和平介绍,四川大学的科技创新主要有三个方向,除了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去探索、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还有与四川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融为一体。四川大学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好多都已进入到国家重大国防战略领域,包括一些军工科研项目。他表示,“军民融合是一个大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把军民融合作为学校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积累了很多优势,比如,四川从事国防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很多,与绵阳九院也有合作,我们也有一些军工科研项目。此外,还将探索‘校地协同军民融合’创新,与省内军工单位共建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转化。
       
          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将率先在川、在蓉进行转化
       
          据了解,2016年4月,成都与四川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校地协同发展的新样本。省市两级政府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领域、科技创新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领域、发展战略决策咨询和高端智库领域、高端国际化合作领域五个方面与四川大学一道,共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世界级的研究成果也将率先在川、在蓉进行转化。
       
          如何让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谢和平表示,四川大学与成都市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比如,四川大学正在与高新区共建一个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院,开展生物材料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他认为,应该思考怎么才能把上游的基础研究做好,同时让下游的产业化能够在成都发挥作用。“另外,我们还希望,继续参与成都科学城建设,把川大的发展与成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的皮革、高分子材料等更多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究成果,在成都转化、产业化,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发展。
       
          下一步,四川大学与成都如何开展合作?“总书记说,方向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谢和平对这句话有着深入地思考。他表示,目前,四川大学正在与成都共同谋划一种新的战略合作模式——共建一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配套一只产业孵化基金,以及一支专职的研发队伍。其中,研发队伍的组建方面,由四川大学出编制、评职称,面向全球招聘一批优秀的博士人才,在研究院以专职博士的名义来做研究。而研究方向和题目则由成都根据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来确定,这样就能避免曾经存在的一些高校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而且博士后工作机制有灵活性、竞争性和流动性,有创新有成果的人就能继续做下去,没有的人就会被淘汰出去。谢和平认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可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高水平科技成果优先在川、在蓉转化。
       
          谢和平透露,下一步,四川大学还将和成都合作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跟牛津、剑桥、哈佛等国际一流大学合作组建高端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李霞
       
        (转自四川大学新闻网)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