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设“430素质营”、“四点半学校”,创新服务模式——
公益托管填补课后管理“真空”
成都市各小学下午4点30分放学,而家长往往要五六点才下班,对大多数双职工家庭来说,放学接孩子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如何填补孩子放学后这个“真空”时段,成都市近年来进行了有益探索。
破冰——
“430素质营”诞生
下午4点半,下课铃声响起,放学时间到了。成华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的陈兵并没有急着走出校园,而是和来自其他班上的10多名同学在操场玩起了“抖空竹”。下午6点,妈妈下班来到学校,才将他接回家。
“每天放学后,他就在学校参加‘430素质营’,不仅打发了这段时间,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能学到很多技能。”陈兵的妈妈高兴地对记者说。
原来,早在2012年,成华区教育局就开始探索公益托管模式,以“430素质营”、“430学校”的形式在全区推广。
“素质营”是普惠性、公益性的,活动场所设在成华区各小学,有需要的学生均可申请参加。成华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430素质营”是成华区为解决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失管失教“真空”,推出的社会管理模式。素质营拟把每天下午4点30分后的一个多小时,打造为成华区素质教育时间,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素质课堂。
“430素质营”的组织和管理部门是成华区社区教育学院。学院综合部部长罗凯表示“素质营”虽然设在学校,但实行“学校教育退场、社区教育进场”,每天下午4点30分放学后,便由社区教育学院牵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老师即使参与相关工作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课程设置“跑跳投掷、吹拉弹唱,无所不包”。
为此,成都市和成华区两级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并组建起了一支由各行各业200多名专家能人组成的社区义务教育讲师团队伍。罗凯说,“素质营”的师资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
辐射——
公益托管全域推进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完善,成华区探索的“公益托管”项目已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运行模式。目前主要分为“430素质营”、“430活动港”、“430学校”、“430兴趣坊”4种模式运行,前两项为免费项目,后两项为低收费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全面覆盖该区所有小学(九年义务制学校),托管学生近4000人,参与的志愿者达400多人。
近年来,成都市教育局鼓励各区县大胆探索,并积极协调文明办、民政等相关部门和社区,利用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区活动中心等,共同实践公益“托管”服务。在坚持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托管”学生资格审核制度。2013年12月,为推广成华区“公益托管”模式,成都市教育局下发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鼓励开展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的通知》,尝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多方联手共同开展公益“托管”服务。
从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成都所有区县均在放学后“托管”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并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做法。青羊区在辖区10余个社区教育工作站中开办了“四点半钟学校”。放学时学生由社区聘请的老师接回,孩子们完成作业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各类兴趣培养提升活动,管理产生的费用均由社区补贴。
金堂县则从2013年5月开始,在实验小学、赵镇二小、赵镇三小、安邦小学启动了“学生430素质活动营”首批试点工作。锦江区则采取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实行公益基金的方式,在五福桥社区打造全省首家家庭式公益性儿童服务机构——“儿童之家”。
监管——
严禁补课或乱收费
“现在最大的改变是孩子更加自觉了,每天都能在回家之前把作业做完。做完作业还可以做游戏、上手工课等。我还给孩子报了一项低收费项目中的书法课。”对于此类项目的开展,家长牟霞觉得为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
家长的满意,在于“430项目”、“四点半学校”等托管服务模式,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公益托管”模式推广,也让“脱管”的托管班市场逐渐规范。但如何监管与规范,又是一道难题。
从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教育局将加强对小学举办“托管”服务的监管,要求相关机构切实做到不补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托管”服务进行乱收费。对于“托管”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办班或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九三学社成都市委研究室副调研员罗茜表示,很多大中城市的社区都有社区服务综合体,利用这个资源来进行托管是可以的,但是教育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
(倪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