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年内再开超5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城区首家已营业
市民周倩来到成华区建设路万科钻石广场二楼,她要在成都中心城区首家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为刚出生的宝宝选购奶粉,这里的价格要比超市便宜30多元。发展保税经济,是成都学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成都在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共19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完成,金融领域9项已完成6项。下一步,将从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等方面入手,对标上海经验,探索成都改革升级版。
商品价格便宜5%至30%
建设路的这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是双流综合保税区的延展店,面积约1600平方米,汇聚了法国的红酒、澳洲的奶粉、美国的巧克力等6000多种进口商品。
28岁的周倩刚做妈妈没多久,在店内看中了一款奶粉,“这种婴幼儿配方三段奶粉,一般超市售价360元,这里卖328元,便宜了32元。”据双流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钻石广场店经理郑伟介绍,这里9月开业,商品价格较一般商店、超市便宜5%—30%,当然,这样的优惠幅度并非一成不变,“价格随着市场供应链的改变而改变。”他说,由于传统进口零售商品流通环节较长,经过经销商层层批发、加价,价格一般比境外要高。保税区延展店的进口商品从海关清关卸货入库,并经过海关、国检的双重检验把关,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保障。
据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发展保税经济,今年年内还将设立超过5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除了发展保税经济外,今年以来,成都按照国务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总体部署,围绕投资管理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重要领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确保改革试点经验落地生根。
25项改革事项全部完成
市商务委公布的一组最新数据,是成都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最好体现:在推进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今年1月-9月,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78.11亿元,同比增长12.5%;在贸易通关及过检(疫)更加集成便利方面,截至今年8月,成都试点探索了“保税货物区间结转”“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8项简化通关措施;通过保税货物区间结转试点,英特尔公司大连、成都工厂单票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小时,运输时间缩短至1天……截至目前,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创新、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共19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完成;金融领域9项已完成6项,其余3项(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将按照人民银行和商务部部署积极推进。
不局限于单纯的复制推广,成都还将改革融入其中。让人欣喜的是,成都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结合实际,将地方政府借鉴推广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等6项改革事项细化为11项具体改革任务,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力争用1年至2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完成。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成都已向国务院上报了争取建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在深入推广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基础上,结合成都实际加快自主探索改革步伐。借鉴上海“区内自行运输制度”,成都建立了“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并在建设西部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部门间互联互通搭建共享信息平台等方面,探索成都改革升级版,率先构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