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书评:读《为美而创造》

30.06.2018  16:53

   编者按 :2018年6月24日, 成都商报刊发了我校数学与软件学院党委书记何太平著作《为美而创造》的书评。现转载于后,以飨读者。

  文/纪大海 学习和创造的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很多,如笛卡尔的《方法论》、庞加莱的《科学与方法》等,而何太平新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为美而创造》,可谓是博采众家之长,又与众不同的好书。

  《为美而创造》从比较四大人类文明的历史贡献出发,总结出了学习和创造的要素,由此形成了一个系统。该书在肯定主观(人自身)的作用时,特别提到了社会环境对学习和创造的影响作用。像“蘑菇只生长在合适的地方或条件下”、“在一株蘑菇的周围,可能生长着一群蘑菇”,这些“金句”读起来既令人感到亲切也感到新鲜。当然,作者也没有“婆婆妈妈”地把所有的“方法”都揽括其中,在处理与其他学习和创造方法的关系时,采取“只说主体,包容其余”的方式来处理。

  该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不是天马行空、蜻蜓点水或抽象论道,而是对每一个要素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分析,使得读者有可能对各要素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局部细致的、实在的理解,进一步还给出了培养这些要素的学习和教学原则的建议。更为“厚道”的是,对创造要素的理解,作者给出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从正面看,值得人效仿;从反面看,值得人吸取教训,二者相得益彰,使人减少了理解的偏差。

  该书没有像一般研究或者不少教育工作者那样,把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分离开来——“花开数朵,各表一枝”,而是把创造作为根本目的,坚持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发挥一般学习的最大功能,“找到了一些切入点,并初步证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应试得高分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为一个一辈子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作者在教育和科研的主流方面做了许多相当深入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也相当出色。作者以12年的功夫写成这本书,对当下中国的应试教育和科研评价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批判,给出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见其用力之深、用心之良苦。诚如其书名所示,作者是在“为美而创造”。

  有诗云“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过十年后,泰山不敢当”。因此,这样的书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