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发看火把节 来望江楼品味竹文化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香港卫视联合打造的综合类专题栏目《西望成都》8月22日推出第22期节目,《城事》板块专题片《彝家盛会——火把节》带观众从成都出发,向南行进,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领略七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独特魅力。《味道》板块推出专题片《西蜀竹韵》,节目以竹笛悠扬的旋律为开头,通过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竹林养护班班长张学利养护竹子的亲身经历,成都国家级非遗竹编小镇道明镇竹编传承人丁志云,在成都安家落户的美国小伙安博远和林高高的自制竹子自行车工坊,体现了成都文化与竹子结下的不解之缘。
《城事》 彝家盛会火把节
成都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通过成都可以轻松抵达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等世界级的景区和众多别有韵味的神奇地方。在这个火热的夏季,从成都出发,向南行进,节目组带领观众感受被称作“东方狂欢节”的彝族火把节,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8月8日,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如期而至。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盛大节日,包括了民俗体育、民族服饰、彝族舞蹈、彝族歌会、彝族选美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早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彝族火把节,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40堆篝火尽情燃烧,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游客拥向街头,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点燃火把,激情狂欢,与彝族人民共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成都人杨慎500年前要从成都翻越崇山峻岭抵达西昌,要花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现在,成都已拥有通达各地的发达交通网络,游客从成都驾车出发经成雅高速、雅西高速一般只需五六个小时,也可以乘坐飞机从成都快速飞抵西昌。
成都作为亚洲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精彩之处还有很多。成都市区内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声名远播,而市区西北30公里的青城山、都江堰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享誉世界。走出成都,一路向西,有蜀山之王的贡嘎山,有被称为香格里拉的稻城;一路向北,可以领略别具特色的藏羌风情,还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三个世界自然遗产 ;一路向南,峨眉山-乐山大佛更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可以说,来成都以及周边旅游一番,就可以体验到成都作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的魅力所在,还可以享受到世界顶级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饕餮盛宴。
《味道》 西蜀竹韵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用竹、最善用竹的国家。而位于中国最重要的竹子产区核心地带的成都,从古到今,演绎了一场场关于竹子的传奇故事。诗圣杜甫有诗云: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在成都,竹早已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早在3000多年前,成都的先民就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说:“3000年的金沙和成都文化是相连接的。成都文化的DNA就来自于金沙。在金沙的房屋建筑里面,有大量使用竹子做的墙壁,就是竹骨立墙。”
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都的望江楼公园是国内最大的竹类公园,在全世界也属罕见。步入园中,但见翠竹夹道,绿意沁人心脾。这里竹类品种多达150余个,除原产于四川的各种竹子外,还从世界各地引进了许多竹种。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副主任王道云说:“1954年就开始引种,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引种的竹种园。”
公园有专门的竹林养护班,风和日丽的时候,游客们很难见到他们,只有在狂风暴雨之时,才能在望江楼公园见到他们的身影,风雨之中,养护员在公园的小路上慢慢走着,细心观察新发的竹笋,并及时帮它们培上泥土。望江楼公园竹林养护班班长张学利说,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只要在竹笋阶段给予它们适当的照顾,它们就会用快速的生长来回报种植者的这份细心,甚至有时候一天就能长高一米。而除了顽强的生命力之外,竹子还有自身特别的品格。
唐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就以竹自喻,以竹自比,以竹自勉,因此在薛涛死后,在薛涛的纪念地薛涛井附近怀念凭吊薛涛的人,就在这里种竹子纪念薛涛。千年之后,当初凭吊薛涛的竹林,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望江楼公园。而薛涛对竹的喜爱,从她的诗作当中可见一斑:虚心宁自持,苍苍劲节奇。薛涛以诗明志,不难看出她对竹的推崇。薛涛在写诗的间隙,还用竹子、木头以及各色花瓣,糅合在一起,打浆造纸,制成精美鲜艳的纸笺。竹编工艺后世在成都地区大力发展。位于崇州的道明镇的“道明竹编”已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要让不起眼的竹节幻化成精美的工艺品,竹编工匠需要付出相当烦琐的劳动,首先要进行抛光,去掉竹节表面的青绿色,之后便要将竹节划成手指粗细的竹条。而最为神奇的一道工序名叫拉丝。通过特制的匀刀,竹条被统一拉成头发丝一般粗细、大小均匀的竹丝,而这种竹丝,就是编制精美竹工艺品的基本原料。
道明镇的竹编非遗传承人丁春梅在传统竹编工艺中寻找着创新之道。而在成都的华西坝,有两名外国人却让竹子有了更具开创性的用途。来自美国的安博远和林高高,在黉门街开了一家自行车店,他们特地在店里腾出一个空间,作为制作竹子自行车的工坊。经过反复地修改加工,他们制作了竹子自行车,坚硬的竹节为车架提供了足够的强度,确保了自行车的安全性。现在安博远和林高高一有空就会骑着他们的竹子自行车,漫游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用这样的方式来推广绿色环保的骑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