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施超的创业故事
时间:2015年12月24日
来源:《教育导报》
链接: http://jydb.newssc.org/page/259/2015-12/24/04/2015122404_pdf.pdf
内容:
大学5年,卖书挣了200万元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施超的创业故事
尽管还有1 个学 期才毕业,可最近成 都中医药大学的老 师和同学都很少见 到施超。大部分时 间,他都在江苏老家 打理自己的公司 ——江苏超然文化 发展有限公司。
大学期间,在宿 舍楼下摆地摊卖书, 与校内茶餐厅合作 开实体书店,到全省 各地的高中学校推 销教辅资料,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 院 2011 级中医 2 班(五年制本科)的施 超靠卖书挣了近200 万元。
摆地摊,竟是一门“大生意”
施超生于1991年, 在美丽的苏北小城宿迁长大。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但很舍得给儿子买书。父母从不给他讲什么大道理,却很用心地培养了施超读书的爱好。从小学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 施超读了超过1000本书, 中外名著、 人文百科, 什么都读。
施超的创业经历从摆地摊开始。2011年高考完的那个暑假, 施超整理家中的书。他觉得学业告一段落了, “有舍才有得” , 打算把家里的一部分书卖掉。白天, 他在镇上的培训学校当老师。傍晚, 他就骑电动车进城, 到城区的广场上摆地摊。
两三百本旧书, 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完了。看着销量还不错, 施超又去图书市场淘了三四百本书, 运到广场上继续摆地摊。
“那个暑假, 每天能赚大约 70元。高中毕业就能花自己挣的钱, 特别开心。 ” 施超说。
18岁意味着成年, 经济上应该独立了, 老家的这一传统观念, 对施超影响很大。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后, 施超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为了挣点生活费, 他又萌生了摆地摊的念头。
几乎每天晚饭后, 他都会来到宿舍楼下、 食堂门口, 摆摊儿卖书。规模虽小, 但还是能挣不少钱。多的时候, 一天能挣一两千元。一年时间,他挣了大约10万元。
有段时间, 施超还在学校的一间茶餐厅做兼职, 后来当了店长。忙不过来了, 他就请同学帮自己出摊。给同学工资, 按卖书的利润来提成, 一天也有两三百元。
不少大学生都有摆地摊卖书的经历, 为什么施超能成功?施超说: “丰富的阅读对我的创业大有裨益。我卖的书, 跟别的书摊不一样。我了解自己的产品, 懂得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 也清楚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了解大学生喜欢读哪些书和应该读什么书。 ” 所以施超的书销路很好。
“不挣钱”的生意,也要做
摆地摊很辛苦, 周末是一整天,平常是傍晚 6 点到晚上 9 点。有时候, 保安不让摆摊, 他还得进行 “游击战” 。
2012 年 10 月, 开一家书店的计划浮现在施超的脑海里。在茶餐厅做兼职的经历帮了他。由于私人关系, 茶餐厅老板愿意免费为他提供80多平方米的场地。书店和茶餐厅紧紧挨在一起。光是购买书架和准备货源, 施超10万元的老本就全部投了进去。
书店开起来了, 取名 “超然书斋” 。这是一个 “夫妻店” , 他和女朋友一起当老板, 两个人轮着照看。课多的时候, 两人时间都挪不开, 他们就请茶餐厅的员工帮忙。
“超然书斋” 一直开到今年5月才歇业, 持续了2年多。 “超然书斋” 卖的书主要是三大类: 一是教辅, 比如英语四六级的考试用书, 以及中医中药相关书籍;二是名著,适合大学生的文学经典;三是畅销书,比如柴静的 《看见》 、白岩松的 《幸福了吗? 》 ,以及三毛、张爱玲、安妮宝贝等人的作品。
实体书店本身并不挣钱, 一本书的利润非常小。但是这个 “超然书斋”成了施超一个重要的据点, 一个根据地。他挣钱的门道在实体店之外 — —接一些学院或班级的采购订单。
施超说: “人家之所以愿意把采购的订单交给你, 一方面需要维护好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实体店也很重要, 否则别人以为你是个皮包公司, 不信任你。 ”
有个外语学院的同学经常来 “超然书斋” 看书, 渐渐地与施超成了朋友, 经常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这位同学对 “超然书斋” 的评价是: 店里的书都是精品, 随便抽一本都读得下去;书店提供免费的茶水、 无线网络等,阅读的环境很好。
“超然书斋” 的意义不在卖书, 而是提供一个环境, 创造一种氛围。施超说: “阅读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就想把阅读推广出去, 让更多的大学生放下手机, 拿起书本。 ”
省内高中 , 他几乎跑遍了
“大学生中, 只有大约 20%的人爱读书; 在中学, 有 80%的人爱读书。在大学卖书, 销量不好, 利润不高。 ” 这是施超根据个人经验作出的判断。据此, 他将卖书的生意转向了高中学校。
最开始, 施超尝试着去成都的高中学校销售课外读物。尽管多次碰壁, 但偶尔也会有收获。
施超的经营方式是: 跟出版社合作, 打通进货渠道;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名义, 找学校的负责人谈判;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购买图书; 施超向出版社进货、 送货。
这样没有中间商。书送到高中生手上时, 价格比定价低了很多。为了解除校方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施超先向出版社垫付货款。学生拿到书了, 再把钱付给施超。
成都的高中学校, 施超一所接一所地跑。跑完了成都, 就去绵阳、 宜宾、 南充等地。如今, 四川省内的高中学校,他几乎都跑遍了。 “主要是利用周末时间, 偶尔也会逃课。 ” 施超坦率地说。
后来, 一个人忙不过来, 施超就开始 “招兵买马” 。他找了10个人, 一起做高中学校的图书销售。10人中,六七个是他的高中同学。高考后, 他们去了不同的省份。这样, 施超的业务就扩展到了上海、 江西、 湖北等地。那些同学也因此获得了勤工俭学的机会。
至今,做图书销售已经给施超带来了近200万元的经济收益。为了方便跑业务,施超在大三时还买了一辆车。 “从上大学以来,我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每年,还会给爸妈寄两三万元。 ”对此,施超感到很自豪。
就算碰一鼻子灰 ,也要重整旗鼓
回顾创业历程, 施超直言 “很辛苦” 。为了更好地沟通, 他花3个月时间学会了四川话; 在各地学校之间跑, 坐车就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到了学校门口,保安有时还不让进校门; 讲到口干舌燥,谈不拢, 也是常见的事。不过, 就算碰了一鼻子灰, 也要重整旗鼓, 再去敲开另一所学校的大门。
施超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从不怨天尤人。吃了闭门羹, 就想想是不是合作方式不够完善, 还是价格不够便宜,或者沟通技巧不够好。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推销员, 从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里吸取营养, 从自己的老乡刘强东那里学习经商之道。结果, 他跑过的高中学校, 80%都愿意合作。
谈及创业经验, 施超说要用心做事,别太在意别人的说法。 “大的格局不能有差错, 然后把小的细节把握好, 创业就八九不离十了。 ”
大学5年,施超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不过,他并不后悔,因为创业是自己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他建议师弟师妹们: “还是要老实上课。如果选择了创业,那就要快、准、狠。最怕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或者不够努力,以为创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从小到大,施超都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他觉得,既然选择创业,就不要受太多的束缚。 “我做的事,很多人不看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遭遇挫折,不要沮丧;有点成绩,也不要飘飘然。 ”
腰包鼓起来后,施超开始思考回馈社会。每年, “超然书斋”都会拿出一部分收益,资助学校的一个创业者联盟,帮助有想法的同学启动计划。学校的大学生去山区支教,施超会托他们带去一些课外书,每年捐出大约2000本。
施超说: “我曾经到过一些边远山区, 那里的贫穷, 那里的儿童, 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的梦想是到这些地方去捐建图书馆, 给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智慧。 ”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