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本与中国仅差5% 为什么要在华生产
法报援引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其中也包括中国在内)相比,美国的竞争力最近十年来不断提高。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4月25日报道称,美国的生产成本与中国的差距不到5%。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美国企业还愿意到中国去生产呢?波士顿咨询公司这份报告的答案是:在计算这一生产成本差距时并没有考虑过国际运输成本这一因素。
这份研究报告所涉及的不仅仅只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对比。它对过去10年间在出口方面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变化进行了测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球总量的90%。除了工资以外,被纳入计算范畴的还包括以下四大要素:竞争力的变化、天然气价格以及电力价格,而第四个要素则是一个包括汇率在内的综合指标。
报告显示,2004至2014十年间各类要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的工资年增幅达到10%至20%;有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一倍,而有些国家则不增反降;汇率也出现剧烈波动——有些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20%,而有的则升值了35%;多个国家的能源成本上升了50%至200%。”
在竞争力提高方面,美国是个大赢家。这也使得目前只有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新兴国家)的生产成本仍低于美国,它们是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墨西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俄罗斯。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把这25个国家和地区划分成了四个明显不同的组别。首先是那些过去工资较低、目前正面临“工资上涨压力”的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中国、波兰和捷克。
第二组是“传统上生产成本较高”,而在过去十年间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而“表现欠佳”的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和瑞典。
第三组包括荷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英国:它们虽然情况各异,但都拥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面对处于全球领导地位的国家,它们都保持住了相对竞争力”。
最后是美国和墨西哥,它们被认为是“明日之星”,因为它们的相对竞争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中。它们的秘诀是:“工资保持适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汇率稳定、在能源方面存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