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乡长面 咋就这么难
开栏的话: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
处理之后,如何严防反弹?深入剖析走读现象的缘起和危害,关注走与留的纠结中,干部是否亦有难言之隐?根除“走读”顽疾,各地还有哪些“杀手锏”?为此本版今起推出“关注‘走读干部’”系列报道,希望能够推动更多基层干部脚上常沾“泥土”、心中一片“皎洁”。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在乡政府门口徘徊犹豫了半个多小时,段大娘还是咬咬牙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年近60岁的她,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小姑娘,畏畏缩缩地往里走。
“兴许今天能找到领导吧?”怀揣着一丝希望,她找到乡长办公室。然而,办公室的门还是一如既往地紧闭。无奈之下,段大娘向隔壁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询问。
“领导不在!”一名正在看书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答道。
这已是段大娘20多次吃“闭门羹”了。
乡里公务员吐槽
“在哪儿能找到领导?我有个急事想找他说说。”不甘心又白跑一趟,段大娘小心翼翼地问道。
“领导那么忙,哪是说见就能见?不晓得!”扔出这句话后,这名工作人员继续专注地看书,不再理睬门口这位矮小瘦弱的老太太。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白跑,但段大娘仍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一次又一次地忍受无端的奚落,让她很难受。一边朝外走,一边喃喃说:“算了算了,下次再也不来了!”
但她不能不来。
段大娘家住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大村村。去年6月,她发现家里通往外界的道路被临近的学校用围墙封堵了,要外出只能从田坎小道绕路而行。几番交涉无果,她只能到乡政府反映情况。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段大娘跑了不下20趟乡政府,每次都无功而返,因为“领导不在”。
“谁吃饱了没事老往政府跑呢?”段大娘说,自己最不愿意找政府“告状”。虽然乡政府就设在大村村里,离她家不到半小时路程,但段大娘觉得这段路已经变得越来越漫长。
只能靠狭窄的田坎小道外出,很难将种好的庄稼运出去,而且家里人走路一不留神,就摔得鼻青脸肿,她自己就摔过好几次。去年底,段大娘的儿媳怀了孕,看她挺着肚子在田坎上艰难地行走,老人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每月都往乡政府跑一两次,希望能找到领导管管这事。
规定成稻草人
要求乡镇干部每周至少住夜三晚,领导依然难现身
据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透露,乡领导们并不经常住在乡上,没有人会真正关心这里的事,毕竟除了这份职业,领导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忙”。
老伴安慰段大娘:“人家领导都是做大事的,哪有空管小民小事,别去找了。”可她不甘心。她去区里“上访”,被区里的国土、住建部门两头踢,老人的心凉了。
“乡领导咋老找不着人,领导真的这么忙吗?”段大娘不能理解,想见领导一面为何如此难。“电视里老说群众路线,群众找不到人,还算群众路线?”她问记者:电视里经常有领导下访民情,他们啥时候来太平乡?
“啥事?电话里面说吧!”几番寻领导而不得见,当记者以段大娘的侄儿身份致电太平乡主管领导时,该领导称自己在市里开会,“你们家的事我们在研究,过段时间就解决!”该领导最终在电话里打起了太极,而对于自己参加的是什么会,该领导称“很重要,反正跟你们没关系”。
记者前后三次致电该乡领导,得到的答复均是“在市里开会”。
据悉,为防止干部“走读”,太平乡所在的攀枝花市仁和区规定,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律驻乡开展工作,每个乡镇干部每周在乡镇住夜至少三个晚上,并规定了具体驻乡时间。然而,严规之下,乡领导为何仍然难寻?
几天前,记者刚跟段大娘通过电话,她还在继续揪心等待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