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融入+能人帮扶 贫困户脱贫干劲大增

12.07.2016  13:07

 

  7月4日,天刚亮,平均海拔2500多米的汶川县龙溪乡大门村,36岁的贫困户张正花拿起背篓,准备到山上割猪草。“每天都要割一背篼猪草。”张正花说,等今年底把三头小猪养成大肥猪,她家就有希望摘掉穷帽。

  这样的变化,大门村“第一书记”陈海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村民们都这样勤快有干劲,不愁大门村今年底脱不了贫。

   情感融入

  督促戒酒谋增收

  大门村是汶川县海拔最高的村寨,有115户390人,其中贫困户25户64人。

  张正花就是村里最典型的一户贫困户。全家四口人,儿子在外打工,本该上初中的小女儿辍学在家。她和丈夫杨路乔都没啥文化,长期酗酒,消极懒惰,曾一度把家里喂的两头猪都饿死了。

  饿死猪事件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村里人都认为,像这样无生产、经营观念,家庭无发展内生力,滋生等靠要负面思想的贫困户是无法扶持的,也难以脱贫。

  对于这样的贫困户,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认为,绝不能放弃,更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要把他们当亲人,像妈妈一样用情感融入他们,耐心地疏导负面情绪,帮他们改变陋习,恢复脱贫增收的信心。“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当地决定先从扶志入手,要求35名“第一书记”在走村串户中摸清情况,大力宣传勤劳致富的好风气、好榜样,量身订制“一户一法”,针对部分懒惰群众的懒惰程度,以及出现消极懒惰的原因,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帮扶改正。

  到大门村,陈海英和张正花一家交朋友,并多次到她家,同时发动帮扶单位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教职工捐赠四季衣物和筹集生活费,解决张正花女儿入学难题。

  针对夫妇长期酗酒,一方面,陈海英不分早晚不定时到张正花家,突查是否酗酒偷懒不干活,一旦发现,就制止、教育,情况严重还取消相应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陈海英按时给他们布置劳动任务,如几天内把地挖完、几天内把猪圈修好、几天内把果树苗栽好,并进行检查督导。“刚开始,他们并不乐意听,每天都要与他们打嘴仗。”陈海英说,夫妻俩现在已基本改掉陋习,一个在家搞养猪养鸡等副业,一个出门打工挣钱。

   能人帮扶

  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情感融入改变陋习后,如何带动他们脱贫增收?

  汶川县并不孤立地去抓扶贫,而是借助行政和市场手段,在“南林北果全域旅游”的区域大发展中带动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同时,推行能人扶贫模式。即建立能人数据库,激活能人要素,放大能人效应,找准能人优势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发动能人帮扶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并形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杨志文就是汶川克枯乡大寺村的能人。在他的带动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里种植了1200亩青红脆李、480余亩蓝莓,土地年亩均效益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1.5万元。49岁的张号杰告诉记者,去年他家仅青红脆李,就卖了6000多元钱。在张正花家,除了养的3头猪和21只鸡,3亩荒地也种满了各种蔬菜和红脆李。“今年总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张正花说。大门村会计王明文对此很感慨,村民们勤劳奋斗的精神终于又回来了。

   扶志脱贫

  汶川县主打情感融入+能人帮扶组合拳,逐步帮助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增强脱贫增收的信心。同时,借助身边的能人致富榜样,带动他们脱贫奔康,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记者手记

  扶贫不能是简单的给予

  扶贫,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一味简单无序地给钱给物。只有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实践,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张正花一家,从消极懒惰到自我发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一个特殊家庭有了根本性转变?

  陋习是消极懒惰思想的发端。在扶贫过程中,汶川县反复要求干部从思想扶志入手,像妈妈一样亲情融入,逐步帮贫困户改变陋习,激发脱贫增收的信心和自觉。同时,在区域的整体发展布局下,推行能人帮扶模式,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带动他们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