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贫困户摘 “穷帽”
在恩阳区,有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富裕了贫困农户,晒黑了机关干部,建起了美丽新村,找到了致富门路。连日来,记者深入恩阳区贫困村,探寻扶贫攻坚背后的故事。
年收入超3万 明年打算建新房
6月22日,恩阳区渔溪镇桂花村块块梯田里,绿油油的芦笋苗长势正旺。建卡贫困户何绍锐难掩内心的喜悦:“等这些芦笋进入盛产期,就是我们摘掉‘穷帽子’的时候了,明年也要建新房。”
今年72岁的何绍锐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不能干活,老伴患有高血压,药不离身。两个女儿都已嫁人,“大女儿和大女婿田华和我们住,田华是独子,还有他爸爸和80岁的爷爷需要照顾,负担重呀。”
“他们一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穷,缺少劳力,缺乏技术。”桂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恩阳区统计局副局长顾波说。拿准了“症状”,工作队制定了何绍锐家的脱贫规划:技术帮扶、发展产业。
恩阳在全区所有村(居)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的基础上,选派500多名优秀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119个工作队,对建卡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同步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做到“村不脱贫不出村,户不脱贫不脱钩”。
每月驻村22天 与百姓同劳动
今年48岁的谭红跃是恩阳区农发局干部,2014年8月,他被派驻到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任扶贫工作队联络员。“每月至少要在村上呆22天,群众不脱贫不离户,群众不致富不回撤。”谭红跃说。
去年,恩阳区对驻村干部的时间与服务、职责与任务、工作要求、管理、待遇、考核与奖惩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扶贫驻村干部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劳动、同学习、同工作”,保证扶贫攻坚下沉到户,扶贫到户。
“帮扶干部到位没,村里的产业发展如何,村里的大小事我都要参与。”谭红跃说,“驻村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村组干部和贫困户说了算。”
住进新房子 特困户感觉有面子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下八庙镇安居村住进农村廉租房的黄春梅说。“过去住在三间土坯房里,墙体裂缝可伸进一只手臂。逢雨天,坛坛罐罐都找来接漏。”
黄春梅说,在驻村干部的协调下,她在园区做工,每月至少有1050元工资,低保金每月有80元,政府还给她养父办理了五保,每月五保金250元,一年收入近两万元。如今,她感觉特有面子。
两年来,恩阳区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和相关项目资金近9亿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5亿元,完成6大连片扶贫开发和26个整村推进项目,改造提升乡村道路307公里,新建巴山新居8500户,建成农村廉租房326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2180户,连片发展川明参、芦笋、葡萄、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11余万亩,减少贫困人口2.7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50元以上。(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