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刘长军: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读帕斯卡《思想录》的体会

30.09.2014  11:46

假期中,自己从96本经典阅读名单中选择了《思想录》作为阅读书目。对于这本书还有和它一起被称为西方三大哲学散文的培根的《人生论》与蒙田的《随笔集》,自己在以往曾接触过,但终因哲学功底肤浅和未能摆脱浮躁的心性,没有能平心静气仔细地、慢慢地、有品味地享受这些对于人生思考的饕餮盛宴。这次利用在外学习的机会,自己鼓起勇气,选择了帕斯卡的《思想录》进行阅读。

      《思想录》一书,构思大概是在1660年,在谭善明翻译的版本中关于开头的编者的话中,提到《思想录》是帕斯卡为基督教辩护而精心构思的。然而,由戴瑞辉、谭雪松翻译的英国作家奥尔本、克莱尔希默所著的《帕斯卡》一书中则指出,是谁或者什么特殊原则促使帕斯卡着手撰写《为基督宗教辩护》,至今这还是个谜。这篇文章被收录在未完成之作《思想录》里,……。从这段话的理解可以看出,我们对《思想录》的把握,还不能完全把他看成是为基督宗教辩护。《思想录》当中有为基督宗教辩护的内容但还有超过这些内容之上,到达思想层面的内容。也正如帕斯卡评价蒙田时说:“我们在蒙田的著作中察觉到的正是我们自身所具有的东西。这样,正如他已经提到的那样,他为评论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起点”。而我们阅读《思想录》也可以在帕斯卡身上找到我们自身身上的某些东西,因此,这正是《思想录》350余年来经久不衰的巨大的魅力所在。

对《思想录》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趟心灵之旅,是一趟自我认识、自我解剖之旅,更是一趟追随帕斯卡思想转变的思想之旅。但由于底蕴的缺乏,通篇阅读之后,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其精髓。现仅就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略谈一二:

   

  一、人要学会认识自我

按照帕斯卡的意思,人必须认识自我,即使无助于发现真理,这至少也可以当作生活的规范,而且没有比这更好的规范了。他提出,人在自然中究竟是什么呢?对无限而言是虚无,与虚无相比是无限,人就处在虚无与无限之间。存在的本性掩盖了对虚无第一原理的认识,而存在的渺小又蒙蔽了我们对无限的视野。因此,人类无限远离了对这两个极端的理解。但同时他还认为,人类即使不能对俩个极端有足够的理解但却不能对此一无所知。由于人的本性中的有着激情和理性俩个方面。因此人的内心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处于着矛盾状态,比如,爱自己什么,恨自己什么,所以要唤起人寻求真理的欲望,知道自己的知识怎样被激情所蒙蔽,才能从激情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悲观时不至于绝望,骄傲时不要趾高气昂。

联想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境况,部分人是缺乏自我认识的,一方面是缺乏自我认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不愿意进行自我认识,而更愿意生活在一种随遇而安和随波逐流的状态中。俩个方面都是缺少精神上的自卫能力,因此也才会出现遇到困难之后的绝望或者走向极端。或者是取得一点成就就变得趾高气昂,俯视所有人,认为普天之下只有他最大等不正常现象或者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出现了一些因过度虚无,而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所谓的游戏、购物、工作乃至自虐狂等等,然后内心多半是空虚的,只有以此为快乐才能舒缓内心的空虚,但过后空虚仍然健在。另外对于取得一点成就或者成绩就不可一世的人,因此产生了极度的傲慢和骄傲。两者实际上都是对自我认识的不了解。

而真正的自我认识应该知晓人类自身存在的激情和理性的两类本性。在爱自己时,知晓的是自己身上向善的天性,但同时不能简单地将自身的卑贱也毫无选择地爱。同样在恨自己时,而不能不加选择地蔑视自己有追求真理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二、什么是幸福

假如每个人都检查一下他自己的思想,他就发现其中塞满了过去和未来。我们极少想到现在,而且假如我们想到现在的话,也只是借助现在安排未来。现在永远都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和现在是我们的手段,只有未来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们从没有生活过,但我们渴望生活。由于我们永远都准备着幸福生活,我们就必然永远不会幸福。

读完这段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的生活境遇。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奔波,却似乎忘记了工作、应酬、奔波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总是会说,等我空下来的时候要抓紧时间读上几本喜欢的书,背上几个外语单词,与家人好好相聚下,多陪陪孩子和家人。然后这一切又在忙碌中随风飘散。以至于在人生最后的弥留之际,才幡然醒悟,就像前几年一个年轻的大学教师在患癌症之后的弥留之际,从内心希望不要大房子、好汽车等等一切物质的追求,而真心希望能多给孩子和家人更多的爱和一家人的团聚。她的这些不可能的需求,对于当下的人来讲又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呢。但是能得到的人,却以容易得到为借口,往往不珍惜,到头来后悔终身。所以,我们从帕斯卡的对人的思想的审视来看,人应该多么了解珍惜活在当下的意义啊!

     

三、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不需要整个宇宙武装起来就可以毁灭他,一团水气、一滴水就足够杀死他。但是,即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杀死他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知道自己会死去,知道宇宙所超过他的优势,然而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我们的全部尊严就都在于思想。我们必须通过思想,而不是通过我们无法填充的时空来提升自己。那就让我努力地好好思想吧,这就是道德的原理。

可见,一个人要能够好好的思想,同时能够具有审视自己思想的能力,是需要道德的力量的。他在书中有告诉我们,保持德行不是靠人自己的力量能够维持的,而是人的本性中在人追求德行时到达俩个极端时出现的邪恶的平衡来决定的。比如,在人的本性中激情引导我们做某事时,我们就忘记了我们的责任。然而理性会告诉我们,为了让自己不忘记责任,我们就必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是事情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再比如,理性告诉我们讲真话对听的人是有益的,情感却告诉我们这对讲话的人是不利的,因为这会让听的人感到厌恶。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在两个极端之间选择平衡。恰恰是这种选择的平衡状态,正是帕斯卡要告诉我们的,人们认识真理或者知识的第三条途径(也是与笛卡尔的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以及处于无可争议的至高地位的理性有根本区别的地方)。从表面上看是做了简单的选择,背后实际上是思维的力量。

 

作者简介:

刘长军,男,黑龙江兰西人,工学硕士,博士在读,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1995年入校读书,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党务、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政治学院)、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任职。近20年逝去的光阴中,交大给了我太多太多。以后的日子里,力争多为学校的发展做些自己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