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社区警务专业化激活“末梢神经”
如何把更多的警力推向社区乡村、街头巷尾,零距离服务群众?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大力推进“主动警务战略”框架下的社区警务专业化,按照“1+2+N”的模式,即一名社区民警+2名警务辅助人员+多名巡护队员、社区巡逻队员,参与社区警务,激活了警务工作的“末梢神经”。
社区民警专职化 警务室不空巢
德阳市公安局在全市主城区派出所建立社区民警中队28个,设立社区警务室176个,按1∶2标准配备社区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配备力量349人,社区民警专司基层基础工作,不承担派出所值班,不直接办理案件,不参与责任区外的维稳处突和警卫安保等临时性任务。
社区警务工作充分整合社会基础防范资源,与城区街面网格化巡防实现了互补。日前,凯江路派出所石桥社区民警廖刚在辖区内某小区日常走访时,看到一栋楼的一层房间不时有陌生人出入,房内还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响声。“小区每个住户我都有印象,而这些出入的人我都不认识。”廖刚判断室内可能有赌博机,随即通过派出所配备的GPS对讲机寻求增援,当场截获赌博机3台、参与赌博人员7名。
“过去社区民警既要值班又要办案,警务室基本是空巢状态。”廖刚说,石桥社区处于城乡接合部,有9个农转非安置小区,流动人口多,人户不一致,出租房多。实现专职化后,廖刚每天带领2名警务辅助人员和3名巡护队员,对小区的“三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建立了人、房档案等台账,做到院不漏户、户不漏人。每月召开辖区警民联系会,向社区干部、学校保卫部门、小区物管,小区业委会主任、居民代表通报每月的发破案情况,指出社区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建立了治保积极分子QQ群,排查涉及社会管理和违法犯罪风险点,及时收集社区群众意见建议。社区警务室还配置了触摸屏和电脑,制作了便民小卡片,方便群众了解法律知识、防范技巧和办事程序。
社区警务室成为社区的一个温馨家园,很多群众都愿意到警务室坐一坐,了解一下法律知识,与民警聊聊天。2015年,石桥社区警务室共调解纠纷62起。
社会力量齐参与 防范网络更立体
“有人在石桥新村一家餐馆里吃了饭不付账,还对餐馆进行打砸!”1月的一天晚上,廖刚身上的对讲机传来社区巡逻队员的呼叫。民警、警务辅助人员、巡护队员迅速赶到,与巡逻队员一起将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要激活基层警务的“末梢神经”,必须解决人从哪里来、资源从哪里来的问题。德阳警方整合社会基础防范资源,将各类治安力量纳入社区整体防范系统,与城区网格化巡防实现互补。
他们大力推行社区防控,每个社区建立5至8人的专兼职巡逻队,由社区民警统一组织开展巡逻守护工作,实现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常态化。以石桥社区为例,民警以辖区内转业军人为主要对象发动、组织了10人的社区巡逻队。社区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带领巡护队员和社区巡逻队,不定时、不定点对社区巡逻,主要干道采取车巡的方式,小巷则用自行车巡逻、步巡相结合,对派出所街面巡防力量无法到达的小区、院落形成补充。
同时,针对辖区的特点和案发情况,警方还确定几个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重点巡逻。同时,严格行业场所治安管理,加大练歌场、旅馆等公共复杂场所检查力度,挤压了违法犯罪人员的生存空间,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