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探索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新机制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08.06.2016  23:39

 

 

德阳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2016年5月,德阳市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5月17日,省委王东明书记在省委办公厅第86期《每日要情》上,对德阳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全市累计拥有专利1.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364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件,四川著名商标74件。

一、突出“三个集聚”,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一是突出产业园区集聚。整合国家级德阳高新区、经开区和旌阳、中江2个省级高新区资源,依托广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储备支撑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160余项。二是突出龙头企业集聚。支持引导全市龙头企业、规上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大力开展专利转化利用、专利联盟组建、知识产权贯标。目前,全市重点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共计300余项,采用国外先进标准277项,累计拥有国家标准84件、行业标准201件、企业标准1466件。三是突出核心研发人员集聚。围绕全市专利数量、专利质量“双提升”的目标,积极完善对核心研发人员的创新激励政策,修订德阳市科技奖励办法、专利奖励办法,新增青年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奖项,大幅提高科学技术和专利奖励标准。2016年,市县两级用于人员资助奖励、专利转化运用的财政资金将达到2500万元以上。

二、强化“三大抓手”,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银政企三方合作的融资新模式,着力缓解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融资难题。积极与长城德阳银行合作,设立德阳高新科技支行,与1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获得授信4000亿元;设立阳光天使投资基金6000万元,专利质押融资及保险补偿资金600万元;参与成德绵共建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出资2000万元,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大力引导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创业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有效对接,推动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支撑,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目前,全市28家科技型企业与华西证券等公司签订了“新三板”上市服务协议,其中东方水利、天元机械、中嘉实业、德博尔等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38家企业在川藏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三是强化财政资金引导。近年来,全市通过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和引导专利技术转化200余项。全市25家重点企业共新增专利实施项目1500余项,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新增利税超过9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6亿美元。

三、创新“三个机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建立部门横向联合协作机制。以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为基础,建立包括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文化等部门的横向联络机制,搭建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在知识产权案件移送、调查取证、事实认定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2015年,全市共办理涉及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5件,涉案金额3958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捣毁制售窝点36个,打掉制售团伙9个。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8件、审结222件,结案率93.3%。二是建立市县纵向联动执法机制。在全市所有县级科知局新设立专利纠纷受理点,配备工作人员,实行市县两级联合执法办案。2015年,共组织开展专利执法检查24次,检查商业场所52家,检查商品约3000件(种);全年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0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4件,结案率100%。三是探索跨区域执法新机制。积极与成都、绵阳、遂宁等10个市州建立了川北片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参加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专利执法协作范围,实现了专利权人跨区域维权,大大降低维权成本。

四、推进“三化联动”,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推进管理规范化。深入落实企业知识产权“七有五会”要求,严格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规范管理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2015年,全市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全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企业总数达到10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5家,市级73家。二是推进运用集约化。以二重、东电、东汽等重点骨干企业为试点,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维权保护和资产管理,大力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战略研究和预警分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开放协同新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人才培养专业化。聚焦知识产权政策解读、管理规范、战略运用和前沿理论,开展知识产权专题报告会、法律法规培训班和远程教育等23次,培养一批有理论、懂业务、擅实务的知识产权专业型人才。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8万余人次,涵盖全市各类企业、科技工作者和服务机构从业人员。

下一步,德阳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专利、商标、版权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执法机制,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