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达村牧民迎来幸福新生活

26.05.2015  12:10

   四川在线消息 (赖祯鹏 赖琳琳 吴孝蓉 四川在线记者 丁宁)沿着308国道一路向西,走过世界高城理塘县后就进入四川最后一站:美丽的高原江南——巴塘。随着海拔一路降低,转过几个急弯,突觉视界变得开阔起来。一幢幢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以及道路旁的客运候车站牌和矗立的太阳能路灯让一路高原行已产生视觉疲劳的过往者眼前一亮,恍如即将驶入一座现代化高原集镇。但路旁的“德达幸福美丽新村”牌匾标示这是巴塘的美丽新村德达。

  德达新村地处318国道旁,是进入巴塘的第一个村镇,域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去年以来,该县提出在此推进整洁村容改造,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经济水平,打造318线精品风景线,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任务。目前,项目已基本实施,新村已经建成。

  5月到德达,这里的气温还未因夏季的到来而升高,让人感觉有一丝凉爽。因是虫草采挖季节,村里的人不多,笔者一行有幸联系到该乡副乡长曹平军。行走在干净整洁已经硬化的通村道路上,两旁是石砌藏房与绿油油的青稞地,遍山竞相开放的杜鹃花,让人恍若漫游于画中。

   完善基础设施——便民

  “像这样的硬化道路,这个村现在有11条,可以说全村120余户群众,家家都通公路,车子都可开进家门口”。曹平军向我们介绍。当时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建设和改造规划点内的通村道路和入户便民路,提高其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目前,通过建设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已总计投资320万元,建成便民公路5.1公里。“以前老百姓出行全靠人背马驮,天晴还好,到雨天就恼火了,即使有人买了摩托车,也只能就近停放在国道的公路旁,既不方便自己,埋下很多交通安全隐患。”说起这,他颇有成就感。

  顺着通村道路前行,前面一家正在盖新房,10余工人奔忙着,三层框架结构的藏式民居主体已完工。这家的主人就是上德达村的支部书记丁真,这时我们才明白,德达美丽新村建设其实指两个村即上德达村和中德达村。从丁真那里获知,新村建设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不单是解决了行路难,现在用水、用电都很方便,他说以前全村群众用水都要到穿村而过的德曲河里背水吃,住得远的要走上三四里山路,最要命的是夏季雨水多,河水浑浊,背回家要放半天才能饮用。现在全村已经修建了集中供水点,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自来水,背水吃已经成为了历史。

  说完了水,丁真主动说起了电。他诉我们,以前用电的日子就像是过年过节,因为是小水电发的电,电压不能保证,即使用,点着也像是蜡烛。夏季河水丰时,泥沙重,发不了电;冬季河水枯时,水量少,供不了电。现在村子依靠国网供电,电力供应得到了保障。

  “不但家里有电方便,现在道路旁还有了太阳能路灯,天一黑就自动点亮。虫草季节,村里的人多数都上山了,有灯光就不觉冷清”。说起这,丁真脸上洋溢自幸福。“我们村现在的晚上特漂亮。

   发展特色产业——富民

  在曹平军的指引下,驱车沿318国道来到了正在打造的查清卡温泉山庄。温泉山庄主体建设主要有游客服务中心、特色产品销售中心、露天沐浴池和特色温泉池四大部分。特色温泉池是根据每一股温泉的水温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建的7个房间,主要为游客提供洗浴服务。而露天沐浴池则是根据当地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免费提供的洗浴场所。

  曹平军介绍,打造温泉山庄,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已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让旅途劳顿的游客休息,缓解疲劳;本地群众参与经营推销和提供服务可以增加收入。温泉山庄建成后,采取县投入、乡引导、村管理的模式运行,收入归全村所有,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相当高。据乡政府的粗略估计,温泉山庄投产后,村民人均年收入将提高1000元左右。

  “去年,我们申请了20万元的财政资金,在新村建有300亩的青稞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且取得全面成功。”曹平军说。“旅游的人来了,要有看的,有玩的,回去后有好评价,才会吸引更多人来。”到藏区旅游,能看到大规模、原生态的农业种植,真不失一推广旅游,吸引游客的妙招。种植的青稞不但为提供了观赏,还为牧民群众增加了粮食产量,秸杆还为家畜过冬提供食料。

  “我们还发展了4家民居接待示范户,每户补助5万元,对其外观按不同风格打造,进行室内卫生和住宿条件升级。目前,随着进藏骑游人数的增多,生意也赿来赿好。”曹平军介绍说。

   公共服务延伸——惠民

  通过电话联系后,我们来到中德达村支书白玛青旺家。在迈入他家大门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牧区群众的家,院子很大,有花圃,停放着2台小汽车。上到二楼,这里的藏式客厅内雕龙画栋,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电视机正播放中央八套的电视节目。惊愕之季,曹平军说,其实现在村里大多数牧民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家的居住条件和这里一样好。

  据白玛青旺介绍,他的父亲生前就是中德达村的老支书,但那时村里的工作不好做,民心难聚集。自从开始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乡村两级干部在群众大会、小会上讲政策,谈利与弊,群众意识转变很快,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党支部在老百姓中的威信也与日俱增。

  “我们现在每家都安上了‘村村通’,很多电视节目都能看上了,听说过段时间,这里也能收到巴塘电视台的节目了”。当我们问起电视能收多少节目时,白玛青旺告诉我们。近年来,县文化部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了文化服务效能。

  白玛青旺说,现在德达幸福美丽新村的村级活动室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我们村上以后开个会,搞活动啥的,再也不用在露天坝头了。村两委班子也可以像机关干部一样在办公室里为老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