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跋骋:实现想象力让我感到幸福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余如波) 3月28日,“能量工厂——徐跋骋个展”在成都高新区那特画廊开幕,展出青年艺术家徐跋骋近年来创作的近20件油画作品,以及装置作品《神奇的剧院》。80后徐跋骋的创作涉及绘画、装置、影像等多个领域,善于使用不同媒介进行多元化表达。“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让我感到幸福,那就是使用并实现我的想象力。”
26米长卷展现能量的世界
那特画廊展厅居中的墙面上,悬挂着主题油画《世界能量工厂》的局部。“《世界能量工厂》全长26米,里面有大约500个人物,画了整整3年时间,完整的作品将于2016年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徐跋骋透露。
《世界能量工厂》描绘了一座巨型的“工厂”,其中遍布车间、传送带及各种仪器,人们在其中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能量是非常基础也非常抽象的物理概念,我试图用画面描绘能量生产、传输、分配等各个环节,从运送燃料到锅炉,再到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再到冷却和残渣处理的整个系统。”徐跋骋介绍,《世界能量工厂》展示人类的各种生存状态,包含了自己对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以及知识分子的现代作用的思考。
从本科开始,徐跋骋创作了上千张素描,画面显得黑乎乎,充满难以言状的神秘气息。参加此次展览的《大门》《启示》《下一站幸福》等油画作品,大都以年轻的女性形象作为主体,速写式的创作和昏暗的色彩,显示出早期素描创作受到著名画家戈雅的影响。
展厅中央,许多徐跋骋使用过的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废旧电器,组成了装置作品《神奇的剧院》。每件电器上方,安装了铁板制作的“尖帽子”,带有可爱而又怪诞的哥特风格。“人们如今离不开电器,它们和住宅融为一体,成了我们生活的‘标配’。我把废旧电器做成这件作品,希望对人和机器的关系有所思考。”
生活是艺术家最好的老师
徐跋骋1983年生于江苏无锡,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除了自己的“主业”油画,他还频繁涉足装置、影像等领域,使用不同媒介的不同状态进行多元化表达。尤其是近年来,《流动美术馆》《艺术家的水果》《伏特加能量工厂》《没有天空的城堡》等装置作品广受关注。“不同媒介的状态,适应我想多元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
尽管是不折不扣的“学院派”,徐跋骋却认为当今不少高校艺术创作“比较脱离社会现实”。“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尤其当老师是名家的时候。这种做法只看到老师最后的成果,没有经历中间的曲折和调整,学来的最多是皮毛。这样的作品,很难受到批评家和市场的青睐。”
徐跋骋有次看法国马赛美术学院学生拍摄的地铁站,40分钟的短片却在地铁里呆了三、四个月,各种事物的细节、声音的捕捉、画面的质感都十分精致。“生活是艺术家最好的老师,各种各样的体验十分必要,不能简单地在生活经验的表面滑行,应该深入到人性和世界的隐秘地带,创作出反映内心深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