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表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
9月1日出版的2014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下分别发表文章,就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集体表态。
这3篇文章的署名均为学校党委,分别是: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的文章《善用新媒体 打造新平台》;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的文章《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以及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的文章《营造务实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据《求是》杂志解释,促成这一专题的动机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按语指出,当前国际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网上舆论格局日趋复杂,对高校师生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分别撰文,对于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措施。
北京大学:善用新媒体 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中强调,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条件下,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自媒体”的兴盛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高校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文章提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大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首先,要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其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北京大学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
文章还在结尾处特别提出,要“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 面对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要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对学术问题,要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复旦大学: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以复旦大学为例,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基于当下高校这一基本现状,复旦大学提出,要正确引导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文章认为,中青年教师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是未来几十年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对高校而言,树立正确导向,引领这支队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中青年教师队伍经历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但他们身上也还存在着缺少实践锻炼,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等不一而足的问题。
复旦大学从坚定政治方向、牢记国家使命、强化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优良学风五个导向出发,加强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引导教育工作。为将五个导向落到实处,文章又提出了四个工作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对中国特色国情理解认识;强化实践锻炼,让中青年教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服务国家发展,引导中青年教师围绕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改进评价体系,发挥学术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鼓励教师努力工作。
中山大学: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拓展网络文化红色地带
中山大学在引导高校舆论、搞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重点关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文章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在改变他们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如何吸引并取得学生信任支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山大学建设了“5D空间”学生门户网站,由学生自主建设和自主管理,学校提供资助条件和方向指导。网站相继承办了多项学生活动,开设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务建议”版块,将“校领导和学生餐会”所反映问题和答复处理意见在网站公布,方便学生了解情况和进行监督。“5D空间”学生团队还在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开展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工作,坚持每周一报,送有关校领导参考,实现了学生网站自我管理、勇担责任和学校工作改进完善的良性循环。
此外,中山大学将学校长期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和优秀成果上网上线,努力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红色地带,如中山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管理学院“歌颂中华”活动、校团委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研究生支教团、“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大学生理论教育和公益实践项目。此外,学工部和校团委等部门还建设了专题网站和官方微博,扩大了宣传效果,开拓了网络文化红色地带。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
2013年12月,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在第二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委要肩负起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强化自觉性、增强坚定性、提高战斗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教育教学阵地建设和管理,建好管好用好网络阵地,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高校新闻宣传方式。陈希要求,各级党委都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党建工作整体安排,摆上突出位置,完善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高校师生是思维活跃开放的团体。高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人民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