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氧气”突然断供

16.04.2022  13:3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4月6日这天,46岁的赵民接到了一通电话,是上海申威医用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威”)一名员工打来的。对方说,公司目前有11名员工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工厂的医用突然停止生产,考虑到赵民母亲是重度吸氧用户,公司还能为他保供一天的氧气,但是到4月8日,他们就不确定是否能正常供氧了。

  电话挂断之后,赵民开始拨打12345热线,紧急求助。他的母亲是申威公司的长期用户,今年70岁了,患有肺大疱、慢性支气管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右肺还能工作”。因此,她必须每天24小时吸氧,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赵民解释说,“只要三分钟不吸氧,她的血氧饱和马上就跌到62%,人会嘴唇发紫,晕厥昏迷。

  原本,赵民的母亲得的是一种慢性病,病情恶化是在2015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隐约听到母亲在“打呼噜”,但是声音越来越不对头,频率也很急促,“有一种胸口被压着,吐不出来气的感觉”。他走进母亲的房间,把床头灯打开一看,母亲的脸已经“肿得跟脸盆一样大”。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因为她体内的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出现了中毒症状。他立马将母亲送进上海医院,整整抢救了26天后,母亲才勉强撑了过来。

一名患者使用申威氧气瓶(受访者供图)

  在这之后,赵民的母亲变成了一名重度吸氧的患者,“已经离不开吸氧了。

  2016年,赵民开始在申威公司订购罐装氧气瓶,到现在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据申威公司的总经理介绍,在上海,类似的吸氧用户大概有5万人,申威占据了其中90%的市场。这意味着,约有4万名用户依靠这家公司生产的氧气生存。申威公司会给每一名用户分配专属编号,赵民举例说,如果母亲出现突发情况,对氧气瓶的订购量临时有变,他就要拨打热线电话,先报编号,再报姓名和家庭地址。

  一般情况下,赵民的母亲每天要消耗2瓶规格10L的氧气。每天上午10点,配送人员会准时把灌满氧气的钢瓶送上门,再把头一天用完的空瓶取走,节假日也不例外。

  与大多数普通的产品不同,这种灌满氧气的钢瓶属于易燃品,车间只能按需生产,由有资质的机构储存,再配送给各个医院和家庭用户。为了保证流水线365天不停产,申威公司采取的是轮休制,员工干四天休一天。一名车间主任回忆说,他在申威工作了20年,哪怕在2002年非典蔓延时期,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期,车间也是正常运作的。

一名患者使用申威氧气瓶(受访者供图)

  到了2022年3月初,疫情转向了上海,新闻每天通报的新增人数并不多,申威公司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一直到3月10日左右,疫情仍然在扩散,公司也很敏锐,提前实行了封闭管理。申威公司的总经理说,部分员工在厂区自主隔离,晚上住在会议室、办公室,还有一些停产的车间,“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除了生产以外,申威公司的配送端也是如此,40多名配送员工一直住在办公楼。一个月以来,上海疫情不断升温,到4月7日,单日新增人数已突破2万人。与此同时,上海的管控措施也不断升级,为了正常配送,申威公司申请了30多张通行证,负责人介绍说,“因为我们的气瓶很特殊,属于危险品,必须同时配备一个驾驶员、一个押运员,持证上岗,而且走的也是上海市规定的危险品车路线,基于这样一个特殊性,我们一定要把他们(配送人员)保护好。

  意外的是,阳性病例还是出现在了生产端。4月6日这天,医用氧的生产流水线突然停了下来,申威很快发布了公告,“2022年4月7日起,暂停浦西地区的氧气配送服务,届时将停止微信小程序订氧。

申威公司发布的紧急通告

  通知发出后,许多用户陷入了恐慌。上海广播电视台最先感受到了这种情绪,光是在4月7日这天,一名记者就整理了二十多条求助信息,其中一位市民留言说道,“真的是很急人的一件事情。我们的老人要呼吸,用氧气,现在听说要暂停了,你们能不能想一个紧急的办法,尽快处理,我们没有办法了,什么电话都打不通。请你们救命。

  氧气瓶断供之后,一部分患者为了应急,转而尝试购买氧气机。鱼跃医疗上海区域的经理说,4月6日之后,他所在门店制氧机的订单量出现暴增。拿到通行证之后,他每天要配送出15到20台制氧机,却依然覆盖不了患者的需求。

  这段期间,申威公司也不断和政府反应情况,在12号晚上9:00-10:00之间,第三方公司终于到了工厂,开展了消杀和检测工作;13日凌晨12:30左右,疾控把分析报告做出来了,显示没有问题;13日早上9:45,申威公司恢复了生产。

  那时,距离许多患者的求助已经过去了五天。面对突然停下来的氧气,医用氧的生产者、吸氧的病患、制氧机的配送者,各自有不同的经历。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上海申威公司总经理:

  64名员工组建临时团队,逐步恢复生产

  大约在3月10号左右,上海疫情爆发之前,我们工厂为了保障医用氧供应,就实行封闭管理了。员工在厂区自主隔离,晚上住在会议室、办公室,还有一些停产的车间,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最初,公司也没做强制性的留置,只是发了一个需求通告,员工自发报名申请留厂搞生产。我们公司总共人员170人,首批自主隔离的人大概有90名。到了3月20多号,上海第二轮封控解除,一部分封闭在家的员工陆续来上班了,留在公司的员工增加到107名。

  一直到3月31号,我们厂区又开始封闭。这段时间,虽然有少量的员工没有来上班,但是整个公司的运作是一切正常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工作量加大了,比如原来10个人干的活,现在可能就是6个人干。

流水线上,准备充气的氧气瓶(受访者供图)

  每天,我们员工内部都要做一次抗原检测,没问题了才上岗。到了4月6号早上,有3名员工抗原检测发现阳性异常,我们自主隔离后,马上报备给属地的防疫部门,经过单管的核酸采样,复合3名员工确诊为阳性。第二轮核酸采样,又有8名员工确诊为阳性。相关部门也马上就来处理了,把阳性患者及时转出,隔离治疗。

  4月6号中午,我们工厂停产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坚持生产了大半个月,但是出现阳性就没办法了,必须停产,这是防疫要求。当然,我们也担心,如果不停下来的话,病毒可能在厂区里进一步传播,一旦带到产品上,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停产以后,我们第一步是通知所有的客户,说明了关停的情况。上海需要长期吸氧的家庭病患大概在5万户,我们这边的市场占比大概在90%,也就是有4万左右的用户。在停产大约两天半之后,这几万户的家庭患者,以及68家左右的医疗机构,就已经出现了困难。那时,我们仓库还有规格10L的氧气瓶库存,通过政府特批,我们把氧气瓶全面消杀,分两次陆续发出去了,第一次是900瓶,第二次是1300瓶,以应付市场上出现的需求缺口。

恢复生产后,充好的氧气瓶(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是,工厂怎样才能达到复工的标准,及时生产,保证氧气供应。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事儿,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不可能几天不吸氧。

  一开始,政府方提出来,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进场消杀,再做环境采样和检测。但是现在,上海疫情爆发,我们联系第三方公司,他们工作量很大,实在抽不开身来帮助我们消杀。

  我们也没有别的途径,只能找政府出面协调。最后,在12号晚上9:00~10:00之间,第三方公司来工厂完成了消杀和检测工作。大概在13日凌晨12:30左右,疾控就把分析报告做出来了,显示没有问题,可以复产。

  紧接着到了下半夜,我就开始考虑复工的一些细节问题,在13号早上9:45,车间正式恢复了生产。

  为了保证医用氧的供应,我们把目前可用的64名工作人员,重新组织成一个团队,分成生产组,消杀组,搬运组,运输组,还有生活保障组。现在,员工每天眼睛一睁开,第一时间就要消杀整个厂区环境;接着,所有员工要做抗原检测;最后,还要加上前一天晚上的核酸的报告出来,三个条件都没有问题,才可以上岗。

申威公司的一个充装区(受访者供图)

  另外,我们还在跟政府沟通,要把几个关键职位的人,通过特殊途径接到工厂里来,比如质检负责人,因为每一批产品都需要严格分析化验,符合药品级的标准以后,才能发货通行。

  到现在为止,生产刚刚恢复,以氧气的吨位来说,一天大概消耗15吨左右的原料,虽然产量还没有真正上去,但是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今天早上,一位家属打电话到我这里来,说家里面有一个90岁的老人,躺在床上,全天候不间断地吸氧,本来氧气都快要用完了,现在终于续上了。

  一家养老院院长:

  10位老人长期吸氧,24小时离不开氧气瓶

  我们这家养老院有200个床位,现在老人大概有140多个,平均年龄在88岁左右,一半以上是卧床为主的,长期吸氧的有10个老人。

  基本上3月9号开始,上海养老院陆续进入了封闭状态,要求老人、职工不进不出,这个用意当然是为了应对疫情。但是它会有些次生的问题,比如说人员都在养老院里,24小时高负荷运作,没有缓冲期。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食品和氧气,都要去和人家沟通。但是现在,(养老院)变成一个孤岛,没人想得到再保障这一块的供应。

  原本,我们依托了一家大型超市,可以保证每天新鲜的蔬菜、瓜果、食品,现在这家超市突然告诉我,所有的鸡蛋都没有了。

  在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氧气是最迫切的。长期吸氧的这10个老人,24小时离不开氧气瓶。一些老人是肺部疾病患者,比如说肺大疱,由于肺泡破坏了,没有交换氧气的功能,就需要吸氧来弥补肺泡损失的不足。另外一块,比较常见的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脏不好,供氧能力比较弱,也需要有氧气。

院长在医院排队配药(受访者供图)

  而这个氧气瓶也不能过多的,因为它是属于易燃品,容易爆炸。一般,我们准备7个氧气瓶,再加5台制氧机,24小时连续开,周转使用。氧气瓶开中流量可以用三天,低流量可以用到一个礼拜。一般,老人以中流量为主,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在上海,这个群体是小众,申威公司掌握了90%的市场。4月7号之前,申威公司非常正常,有专门的微信小程序、APP,基本上,我每天都要刷一刷,网上下单支付,第二天准时把氧气送过来就可以了。但是7号那天,它突然跳出来一个公告,说暂停使用,不光把生产停掉了,网上的微信程序也停掉了,原因是个别员工有了阳性。

  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料的,因为他们家是保障上海民生的,这么一个大的生产停掉了,就像突然间有一天,120救护车被封掉不能来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紧急给申威打电话,他说没办法,不光你这里停,市政府也知道,正在协调。作为我来讲,当然要及时跟家属沟通的,有用氧需求的,请家属尽快转院。但比较痛苦的是,整个社会像突然间被封印了一样,家属被封在家里,每天干的活就是抢菜,有人说,爸爸住在我们养老院,已经九十几岁了,他自己也无能为力,我就觉得非常地无助。

  这段期间,我们的氧气瓶一直用低消耗量的模式在维持,不是特别急的人先用氧气机。这个模式就比较痛苦了,因为制氧机的效果和氧气瓶完全是不一样的。

工作人员配送制氧机(受访者供图)

  我每天给公司打电话,一直找人,找关系,是不是能够给我们这里加急送一瓶氧气。但是,大概在10号到11号,氧气瓶就完全没了,有三个老人很明确是因为氧气跟不上,慢慢地死去。

  根据我们这里的仪器设备测出来,有一位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从95,慢慢下降到90,慢慢到85。再熬到低于80 ,出现了明显的抢救指标,必须要送医院。我们养老院在一个市中心的位置,被上海市的大医院包围,平时救护车也就是5分钟的车程,是很方便的,但是现在拨了120,车子得从很远的地方调过来,要2~3个小时。等待的过程中,老人氧气跟不上,手指、脚趾慢慢发黑,呼吸频率加快,最后死掉了。

  还有一个89岁的老人,有糖尿病,心脏也不好,氧气及时跟得上的话,是能够救回来的。我好不容易把她送到指定的医院,进去了急诊,医院告诉你,对不起,先做核酸。哪怕这个老人昨天(指前一天)晚上11:00做了核酸,不算,一定要过了晚上12:00以后,才算当天的。等待核算报告出来,要4~6个小时,这期间医生是不处理的,这个人被放在急诊室里,走掉了。

老人在急诊室去世(受访者供图)

  还有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老人肺部感染,有炎症,体温升高到37.5,也有缺氧表现。120送他去医院,但是上海市目前所有的三甲医院,晚上急诊处于停摆的情况,根本不开。另外开的医院中,因为老人体温升高了,必须安置在负压病房,这种床位本来就很少,医院满了就不收了。他还得往下一家医院去跑。后来,老人一共跑了6家医院,没(一家)医院接受,就在120上死掉了。

  (注释:所谓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从空气的流通来讲,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大量感染的机会。)

  期间,我很明确告诉家属,(老人)不行了,再不来就见不着了。最夸张的情况是,老人死了,小区也不给家属开通行证。能够配合过来的也很惨,因为我们上海没交通了,没有地铁,没有公交,家属住的比较远,要骑一两个小时共享单车,(来了)签字,马上就火化。

  目前剩下七个老人,我们就用仪器测,谁的氧气含量下降了,就把制氧机先给这个人用。到现在为止,一些肺部感染的老人,维持都比较稳定,情况不会一下子恶化。(希望)今天晚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再发生问题怎么处理。

  好在(4月13日)下午15点29分,好消息来了,微信推送给我,申威氧气配送逐步恢复正常,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鱼跃医疗健康事业部上海区域经理:

  制氧机的需求增多,30%是紧急需求

  申威停产之前,我们线下门店的制氧机需求比较平稳。4月6号那天,申威工厂被封闭,导致我们直营店这边制氧机的需求量一下子增多了,而且30%是紧急需要的。

  针对这个事情,我们直营店从10号开始打开了针对上海市区的应急保供通道,一下子涌入了大量咨询的人,店长每天接到不下于50通电话。

  也是在10号那天,我拿到了通行证,11号开始去整理仓库,下午4点正式配送。那时,我的好多同事都还出不了门,我所在的居委会也不同意我第二天再出门。好在后来,公司找到了一家接待援沪医疗队的酒店,空出的房间对外开放,有通行证就可以住。所以,我临时住在了这家酒店,负责产品入库、出库、配送。目前据我所知,全国这么多制氧机厂家,可能也只有我们在做实体配送了。

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配送(受访者供图)

  我来上海不久,对这里的路线不熟悉。每天,直营门店店长会给到一个配送名单,有的名字后面会标上加急,再由另一个同事把名单梳理好,做出最优的送货路线,这样在时间上就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

  每天早上六点半,我出门去仓库拉货,然后按照单子,先打一轮电话,确保一天的配送订单,如果上午要去很远的市区送货,就不能影响到下午病人的需求。一般来说,现在上海很多地方属于封控区,人不能出来,需要志愿者送上门,我会把机器放在固定位置,图片拍好,给对方发微信,志愿者做完消杀再拿进门。

  一连几天配送下来,印象最深是加急的用户。比如12日晚上,我从奉贤区赶回来,正在给另一家送制氧机的路上。一个住在虹口区95岁的爷爷打电话找到店长,说他没有家属,一个人生活,家里的氧气瓶断氧了。店长告诉我,志愿者也去了,每隔一段时间给他打电话,说爷爷实在等不及了,人意识不清醒,昏迷呕吐,让我想办法尽快送到。

志愿者紧急给95岁爷爷送制氧机(受访者供图)

  我立马改变计划,从地图上搜地址去送。那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路不熟,找不到地点,好不容易到了小区那边,派送物资的货车还把路给堵上了,害我又绕了一大圈,耽误了10分钟才送到。中途,爷爷还给我打电话,但我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口齿逐渐模糊。我说制氧机已经快到了,马上就能吸上氧。

  后来,两名男性志愿者在路边等候,看我停车,就问是不是送制氧机的。之后,他们骑着小区配送的电动三轮车,立马赶回去安装,爷爷吸过氧后,状态就好了。

  还有一个是今天(4月13号),上海下了一天的暴雨。上午第四单,一个虹桥机场的先生在等我,他父亲长期卧床,一直用申威的氧气瓶在吸氧。申威停产后,配送了最后一批库存,给他们补过一次氧气,但是只够用到明天。当时,他简单跟我聊了一下,说断氧真的会死人的,还非常感谢我。

在仓库提取制氧机(受访者供图)

  所以对于我来讲,把一个单派送完,也是完成了一项使命。光今天一天,我大概开了400公里,走过了宝山、青浦、虹桥、闵行、静安等8个区,配送了16单。

  一连开了这几天车,公司考量到我的情况,让我后天休息半天,可是这又会影响正常的配送。他们也想各种办法协调了,目前争取到2张通行证。每天,我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把所有订单给配送好。我就怕别人一打电话来说,情况特别急,其实那时候,我心里也很急。但我还要压制自己,不能分心,因为我还一直开车在路上,要去做配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民为化名)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