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证"被消费"引围观 网友晒出不同年代结婚证
扯证确有“隐形消费”最多花了200元
本报报道引发网友讨论,记者搜罗不同年代结婚证书见证婚姻承诺
昨日,本报刊发《扯个红本本9块钱没打住想要“珍藏版”再掏66块来》一文后,引起众多读者和网友参与了“扯红本本”的话题讨论,对于是否愿意花钱“服务”消费,读者和网友们各有看法。结婚,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结婚证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决定走进婚姻,组织家庭的见证。结婚以后,有的不止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更有柴米油盐的责任。昨天的报道见报后,不止引发网友的讨论,也掀起了一股“晒证潮”,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向携手白头的长辈和美好纯洁的爱情致敬。
【说一说】
网友讲述扯红本本 大致三种类型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注意到,通过华西城市读本微信“hxcsdb”投票讨论以及网上评论的近500人中,主要分为三大类型:没有“被消费”类型、遇到隐形消费愤怒型和花钱图开心类型,大半网友表示曾经遭遇过“被消费”,表示很不开心。
遇到隐形消费愤怒型 最贵花了200多元
在参与华西城市读本微信“hxcsdb”以及网络的讨论中,一些网友吐槽了自己扯证时稀里糊涂花掉一些钱的经历,并对此表示愤怒。
@樂児:“虽然明码标价,但实属有强制消费性质,我们去的时候不懂,给我们几个盒子选。我问是否必须买,人家不回答,态度还不是很好,就连我们填的单子也不给,都是买了钱给了才给我们的。”
@D、:“在简阳市登记,我和我老公花了120块,包括60块钱四张的相片。当时证办好根本没有给我们,而是工作人员给了另外一女的,说是给我们颁证,然后颁证过后就让我们照相(没有说明要收费)照过后就让给60块,当时就无语了,而且相片照得很难看,纯粹是敷衍,那天登记不想搞得不高兴也就忍了,现在想想有点傻。”
@娟娟:“我们去年在广安邻水领的证花了119块钱,两个人照相加复印资料50元,盒子60元,本本九块,好像没人比我们还坑的了吧。”
@火焱龙:“我和我老婆去领证的时候,也是外面照的相,被工作人员说不行,要里面照的才可以。具体每项收了多少给忘记了,反正就拿证那天就用了近200来元吧!这个真跟花多少钱,没有关系,问题是这个属于强制消费,而不是自愿的,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
@网友:“谁说的结婚证只要9元,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随随便便的都要花五六十元。”
没有“被消费”型 无强迫消费9元搞定
除了部分的“被消费”的网友表示一些愤怒之外,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没有遇到类似情况。
@成都网友:“我和老公在锦江区民政局领的证,包装壳都是自愿购买,没有被强迫消费。”
@自贡富顺县读者:“我和老公2009年也在富顺领的结婚证,当时就是9块钱,其他的什么费用也没有。”
花钱图开心型 结婚就一次不用太较真
不少读者和网友则认为,其实结婚人生大事,没必要在这些问题上较真。
@“小爸爸”:“其实我们也知道遭烧了,但是也不好说,毕竟一辈子一次。”
@读者:“我们是前一个月扯证的,当时也没问我们要不要,只是说一共好多钱,我们也没问就给了。后来想想没对,不过也晚了,人家不认了。想着结婚是高高兴兴的事,也就没多说。”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志
70年代
纵向排列朴素低调
这个年代的结婚证比60年代要朴素低调了许多,顶端仍旧是红旗和五星,但周边不再是花儿朵朵,而改成了线框,只有下方有几朵小花点缀,中央仍然印有“互助互爱”四个大字,仍然没有照片。70年代的结婚证是记者目前所见过唯一的纵向结婚证,也是最长的。
80年代初
类似奖状没有照片
在设计花样上,80年代初的结婚证跟之前六七十年代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或是因为纸张为横向的关系,这时候的结婚证看起来很像奖状,不过依然没有照片。不同的是,右下角的章有了变化,经历了文革时期,盖章的部门不再是“xx革命委员会”。1981年的结婚证,盖章已是“泸州市小市镇人民政府”。
80年代末
由纸变本贴上照片
此时的结婚证不再是一张纸,而换成了现在的本本了。结婚证也就从这时候转了型,本本也延续至今,但比现在的结婚证要大些。这时的结婚证上已经有了结婚照,在填写持证人名字时,还需写出两名持证人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