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成功之路》

10.08.2015  12:34

  

   【基本信息】

  作者:李世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性教育教研室教授)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 致读者】

  到底什么是延安精神?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与一些相关问题是什么关系?延安精神对各级党组织、政府、单位和个人的干事创业之路有没有用处,用处多大?这些问题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这本“续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对多数党员干部和老百姓而言,历史问题研究宜粗不宜细。关键是把历史的基本事实说清楚讲明白;把中国共产党当年历史的必然性、今天历史的必然性和将来历史的必然性“三点成一线”说清楚讲明白。用历史告诉现在,用历史启迪未来。

  把历史作为抽象出来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不可离开的穿越时空的法宝来开启成功人生之路。吃透“做人做事”的学问,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事说理以理带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须知:先有实践(事实)后有理论(抽象),如果讲理论“天花乱坠”,说实践却“无处下口”,这个理论就可能是“文字积木”或“语言游戏”,既不“管用”又耽误事。

  把常见的理论形态还原转变成生活形态,把通常的理论逻辑还原转变成生活逻辑,把滔滔不绝的“空理论”、“空概念”,转化成干部群众听得懂、离不开的“贴心话”“实在事”。这是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硬功夫”、“大学问”,也是“一门高超艺术”。对这个问题的实践、探求,也是本人连续“三本小册子”的用意所在。

  这本书和此前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双百工程重点出版物”《延安精神》可称为“姊妹篇”,前者重点是说延安精神是啥“当年有啥用”(用当年的事实说话),后者重点是说延安精神“现在有啥用”(用现在的事实说话)。这两本和该社去年出版的《延安时期最管用的“文章”最给力的“事实”》也可称为“三胞胎”、“配套物”(理论实际结合、知与行合一的“三本一线穿”)。

  围绕着延安精神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特别是延安精神与“中国梦”、与去年闭幕的“三中全会‘决定’”有啥关系,与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决定’”有啥关系,本书第六讲作了集中阐释。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革命的福地,是中国共产党干成事的地方,是成熟成功的地方。小平讲从延安到新中国,周总理讲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靠的就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作风。当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今天中国的希望仍然离不开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作风。延安之所以成功,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人,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事,实实在在的讲话,实实在在的写文章。延安精神的当代化延安作风的弘扬和再现,当前就是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体现在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

  究竟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大白话说其实就是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领导人民大众把全人类的共有文明做得最好,把全人类的做人做事做得最好,让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看着想着听着都满意都高兴,这就是我们所要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不过时和永放光芒的唯一理论品质(其它都可能过时和失效)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在于留给后人一个“做好人(历史唯物)、会干事(辨证唯物)”的科学法宝(实事求是)。有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国梦必圆,社会主义必胜!

  面对全球现代化生产、生活发展的激烈竞争,一切空话、大话都毫无意义,我们只有卧薪尝胆、埋头苦干,以第一流的物质文明和第一流的精神文明(从不乱扔塑料瓶这类小事认真做起)呈现给世人,奉献给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社会主义的实践,优势才出来了,说服力、竞争力、吸引力和生命力才真正得以显示。

  谨以此书献给立志传承延安精神、开启成功人生之路的人们,尤其是立志科学成长成才成功的学子们,青年朋友们......

  李世明

  2014年11月最后完稿于延安枣园

  【 目录】

  致读者

   第一讲:延安精神(延安作风)

   “对接转化”指要:

  事例1:“张思德的传人”、“宗旨的化身”——雷锋

  事例2:“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事例3:“亲民爱民”“ 公仆情怀” 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事例4: “燕京第九景”——张秉贵

  事例5:“永当人民儿子”的吴天祥

  事例6:“女神警”——任长霞

  事例7:“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农民思想家、理论家——吴仁宝

  事例8:“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事例9:“活的雷锋”——郭明义

  事例10:“做好了不用多说”的高干子弟(将门之子)——廷·巴特尔

  事例11:年过七旬献“大爱”的白芳礼

  事例12:大孝子,“好爷们儿”——谢延信

  事例13:唐山好汉世人赞的“十三义士”

  事例14:自幼就有责任感的小英雄——林浩

   第二讲: 抗大精神与政治方向(理想信念)

   “对接转化”指要:

  事例1:“最”早的“海归派”,“航天之父”——钱学森

  事例2:“从不得罪纪委书记称号”的王瑛

  事例3:“白医圣人”——吴登云

  事例4:为人师表、高尚品德的孟二冬

  事例5:“那么多不幸的人得到了幸福就是我的财富”的林秀贞

  事例6:“不图名不图利的高风亮节”—— 蒋筑英

  事例7:“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宋鱼水

  事例8: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炮兵英才”——苏宁

  事例9:“延安传人”——马海德

  事例10:游客口中的“人品导游、道德导游”——文花枝

  事例11:“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

   第三讲:张思德精神与党的宗旨(以人为本)

   “对接转化”指要:

  事例1:“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王顺友

  事例2:“不让群众吃亏”的史来贺

  事例3 :“当记者,就要为老百姓说话”的“甘头条”——甘远志

  事例4:“为农民代言”的申纪兰

  事例5:“知道群众在想啥,才知道你该干啥”的吴金印

  事例6:“用命”来诠释党的“唯一宗旨”的人生最高价值——张华

  事例7:当好党和人民“连心桥”上“一块砖”的张云泉

  事例8:用“扁担精神”《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杨怀远

  事例9:能使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好书记——谷文昌

  事例10:真心真情的“群众贴心人”——邱娥国

  事例11:“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徐虎效应”

  事例12:唯一荣获全国“社区工作者楷模”殊荣的谭竹青

  事例13:“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第四讲:整风精神与思想路线(思想方法)

   “对接转化”指要:

  事例1:“人才楷模”——孔祥瑞

  事例2:“火眼金睛”的忠诚卫士——方红霄

  事例3:文凭低水平高的“中国功夫”——邓建军

  事例4:没学历有能力的“抓斗大王” ——包起帆

  事例5:“最低文凭却最高水平”的“人民数学家”——华罗庚

  事例6:“干出别人服气活,体现中国工人不服输骨气”的许振超

  事例7:初中生“育种行家”——李登海

  事例8:向疾病开战的“领军人物”——钟南山

  事例9:“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事例10:让外国专家连声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自学专家型工人”——窦铁成

  事例11:“院士的老师”——吴大观

  事例12:“世乒夺冠头功人 ”——容国团

   第五讲:南泥湾精神与艰苦奋斗(生存发展)

   “对接转化”指要:

  事例1:“田坎书记”、“草鞋书记”——邓平寿

  事例2:“心灵容貌都漂亮”的邰丽华

  事例3: 以高尚人格人品甘当“普通兵”不“当官儿” 的罗健夫

  事例4:“当代青年榜样”、“学科带头人”——秦文贵

  事例5:“民心丰碑”——杨善洲

  事例6: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丁晓兵

  事例7:“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事例8:“ 青年标兵”—— 邢燕子事例9:“做人做事让人‘全服气’、‘都敬佩’”的寿光农民——王乐义

  事例10:“大庆铁人”——王进喜

  事 例11:奋力拼搏的“女排姑娘”

   第六讲:围绕“延安精神”(延安作风)最常见最热点最现实的“问题解”

   “对接转化”指要:

  附录:

  “洋为中用”圆好“梦”

  ——赴美国考察见闻感言

   【精彩试读】  

  第一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作风)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王家坪的总部,凤凰山的石头窟,清凉山的红色电波。这些标志性、象征性的语言表面是说景物,实质是在说其内涵。内涵是什么?是延安、是圣地、是人气、是共产党,一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第一,延安是什么?说说延安的作用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错误领导错误指挥,加上敌众我寡,导致了党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世所罕见的挑战人类极限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调集百万重兵围追堵截,予以封杀,尽管我们党和红军化被动为主动,高举北上抗日大旗,但究竟往哪里走到哪里去,可以说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党和红军面临着被“剿灭“的危险。在这种紧迫局势下,由于意外发现国民党旧报纸中反映出陕北还有我们自己的队伍存在,中央果断决定中央红军向陕北进军,并首先进入了陕北的吴起镇。使延安成了后来总结出的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出发点”、“转折点”和“实验田” 。

  “落脚点”是说党和红军终于有了一个安家处、根据地。其内涵一是生存下来然后再发展壮大起来;中央红军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其间历经13个春秋(实际是12年5个月零四天),史称党中央在延安13年,也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二是抗日战争的总后方;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四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挥中心。

  “出发点”是说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我党的八路军三个师是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开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我党开办的各类学校学员毕业后是从延安出发,投身革命的。

  “转折点”是说党和红军落脚陕北后,红军和党员总数全国粗略算也就是双四万左右。而通过党中央在延安这十三年的奋斗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化被动为主动、由败到胜、由小胜到大胜、由大胜到彻底胜的转折点;是我们党从幼年到成年从幼稚到成熟成功的转折点;也是真正确立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为全党伟大旗帜和领导核心的转折点。

  “实验田”是说在陕北我党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是二次合作国民政府的一个特区),通过“三三制”政权建设,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等,为新中国的成立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人称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新中国的雏形,也是有道理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验区。政治上用民主选政府,"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甘为民仆耻为官,到处是人民勤务员。这个政府当时被社会各界称为有史以来最廉洁的政府。经济上发展经济大生产,开放搞活“三个先”:土地承包制、股份合作制和招商引资。文化上大繁荣大发展,创办文艺人材摇篮“鲁艺”学院。尤其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之后,作为“灯塔”,为文化艺术工作和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新文学、新型歌舞剧、秧歌剧等文艺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艺表演等文化工作第一次从过去的仅仅被作为人们的“娱乐品”,转变成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大军”;演员从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转变成不可缺少的“革命齿轮和螺丝钉”,成为光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及各种期刊分别创办达30多个。社会管理上也效果显著: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叫化子,六没有小老婆,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这十个没有与南京政府的“五子登科”(房子、金子、票子、车子、女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过去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给的自然生命,一个是党给的政治生命——入党。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共产党员可曾想过你的政治生命从哪里来?中央干部教育五年规划提出要教育干部懂得“从哪里来,去哪扎根”的问题。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你从延安走来!因为没有延安就没有党和国家的今天,有了今天是因为当年有了延安!周恩来总理曾经深情地说过:“是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我们,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邓小平多次讲过“从延安到新中国……”五四运动酝酿在北大,爆发在北京但最大的成果在上海。中国共产党诞生建立在上海,星火燎原在“井冈”,挑战极限长征路,成熟成功在延安!是延安让共产党把事干成了,没干成事说服力就不强。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延安是中国革命当之无愧的“圣地、福地,”是外国人眼中口中的“东方魔力”和“耶鲁撒冷”。延安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事实、实践证明当年“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预言的正确性。

  第二,延安靠什么?说说延安的精神(延安的作风)

  概括说,延安精神就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期间大政方针、正确决策所形成的,并幅射贯彻落实到全国各个解放区,包括国统区、敌战区和沦陷区在内的(比如当年老电影《地道战》反映的在华北农村我党的基层干部们,深夜还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用来指导打鬼子等等)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所体现出的好思想、好作风(理论、品质、道德、意志、人格魅力等元素)。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立体化、 形象化、生动化和具体化;是共产党性质、宗旨、作风及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不竭动力不竭源泉。延安精神是共产党能使自己永葆青春活力,能让自己“万岁”和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喊自己“万岁”的精神。主观上是共产党能使自己“干成事、得胜利”;客观上是老百姓对共产党“最拥护、最喜欢”。为什么 干成事因为干的是老百姓的事,为什么最喜欢因为共产党解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问题。说到底,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也是为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翻身求解放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精神。具体说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件法宝”:

  一是政治方向。啥是政治方向?包括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就是干啥(理想信念就是想啥)就是决策,就是一系列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过程。干啥?我们的大目标干得是共产主义,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方向。为了这个大目标,我们当年建党、建军、向农村进军、反围剿、长征、建立统一战线、打鬼子、打老蒋、建国、全面建小康、走特色路等等过程,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包括为自己服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是这个道理。但你是党员干部,重点、倾向性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制度的内涵就是人民获得最大实惠,人民得到最大幸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当年共产党人有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就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人生信念、人生境界、人生付出和人生价值。创办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比较典型地代表反映了我们党得民心、顺民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和追求理想信念的正确性自觉性。毛泽东当年对抗大学员说:你们从西安到延安800华里,你们历尽艰辛跋山涉水,甚至死你们都不怕,你们来对了,因为你们选对了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打鬼子。毛泽东把打鬼子说成是当时的政治方向,那打完鬼子呢?又变成打老蒋了。以此类推就是干啥就是一系列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直至这个链条到共产主义大目标最终目的的实现。党和政府、军队是如此道理,每个个人何偿不是这个道理?比较而言,有的人一生辉煌多,有的人一生暗淡多,有的人一生遗憾多,有的人一生罪恶多。何以至此?说到底就是由他一生中的若干阶段性目标的决策、干了啥决定、导致的。由此我们想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距离我们一点都不远。它毎时每刻就在我们身旁,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就在每个党员干部的言行中。

  二是实事求是。啥是实事求是?我们常说的“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会来事”实质就是讲的实事求是。政治方向讲的是干啥,实事求是讲的是咋干啥。当年我党为实现阶段性的目标目的采取了一系列“反蒋逼蒋联蒋打蒋”的正确战略策略,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然。井冈山时期总结出的打仗“十六字诀”,长征开始后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民党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正确策略等过程都是实事求是的开花结果。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对强敌“亡国论”调充斥国内,毛泽东大智大勇,在给陕北公学学员讲课时怎么说?中国不能亡。城市亡了农村没亡;白天亡了夜晚没亡;大路亡了小路没亡。面对“速胜论”调,毛泽东妙手著文章“论持久战”,何时战略防御,何时战略相持,何时战略反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践证明这就是我国当年抗战的“军事科学发展观”。面对繁重任务和强大敌人,当年我们党的力量和革命队伍的力量还很弱小,毛泽东勇于打破党内“关门主义”的困扰,“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力争把我们的队伍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队伍搞得小小的,这就是实事求是。而围绕上述这些事实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导致不同后果所产生的当年党内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正是延安整风所要痛切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把创造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比作“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而把那种固步自封,照搬照抄的马克思主义比作“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香的马克思主义”和“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延安整风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从思想认识根源上分清了是非,摆脱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洋教条”的束缚,使党的中高级干部乃至全党在思想认识水平上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高度团结统一。

  三是艰苦奋斗。啥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包括为自己的正当利益乐于奉献,夺取胜利成功的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然结果。党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绝不是我们没事找事有这个偏好,而是不这样做我们就面临困死、饿死和解散的危险。当年日本人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在经济上搞层层封锁,下狠茬子“不准一斤米、一匹布进入延安”。毛泽东在生产动员会议上说如果解散可能大家都不赞成,那怎么办呢?干起来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所以才从领导领袖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都得干活,都有生产任务。毛泽东窑洞前后自己种菜,朱老总成为种地行家,周恩来、任弼时被评成纺线能手。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所展示出的南泥湾精神最能代表大生产运动的过程。他们开创了天下先:土地大包干儿和股份合作制(边区政府还制定了“招商引资、引进外资”政策)。毛泽东讲必须靠两个环子,大生产运动这个环子是解决肚子问题;延安整风这个环子是解决脑子问题。没有这两个环子,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针对从前方回延安参加整风的干部中有人对久住潮湿阴冷窑洞一度滋生闹情绪发牢骚的个别现象,毛泽东开导说: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蒋委员长比我们条件好,有高楼有洋房有电灯,但就一条,全国人民不听他的,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通过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粉碎了封锁,打破了制裁,减轻了民负,密切了关系,改善了生活,积累了经验,意义真是大极了。如果说政治方向是干啥,实事求是是咋干啥,艰苦奋斗就是干好啥干出来啥。正确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的内涵对于与时惧进指导实践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四是“唯一宗旨”(七大报告概括)。啥是唯一宗旨?就是党和军队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性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最早初步明确提出的,出自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如果再说一遍,前三件法宝分别是干啥、咋干、咋干好,那么这件法宝解决的就是为谁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四件法宝”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解决为什么人的这个最重要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说到底我们党就是靠为人民服务起家发家把事干成,坐江山执政的。从共产党当年去农村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到在陕北毛泽东强调“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总结解放战争的提前胜利,毛泽东自豪地说是先有了后方土地改革的胜利然后才有了军事战场上打败蒋介石的胜利。不给老百姓以实惠,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怎么可能。你对群众好,他就对你好。论人数正规军我们没有“八百万”,论给养设备我们小米加步枪不如对手美式装备飞机加大炮。凭什么硬是把他们打败了?诚如陈毅老总所言,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我们靠机关枪手榴弹打出来炸出来的,也“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当年“三大送”(送人送粮送军鞋)这就是共产党唯一的服务对象,中国老百姓回报给亲人子弟兵做出的最大自我牺牲。

  如果把“四件法宝”拟人化,政治方向和唯一宗旨是一套事,说的解决得是做人为人的学问;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是一套事,说的解决得是做事成事的学问。做人为人讲的人格人品;做事成事讲的能力水平。人格人品好加上能力水平好就能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谋利造福,反之做人为人不好能力水平越强越高可能对他人对人民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延安时期发生的大事小事包括典型案例哪一件都可以通过这“四件法宝”透视出答案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最简单的道理可能是最深刻的道理。老百姓的道理可能是最深刻最有价值的道理。延安精神延安作风给我们最深刻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都是干出来的做出来的辉煌,而不是说出来写出来的业绩。作为服务者我们党头28年历史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被服务者服务好了,把党群干群关系处好了,人民满意人民高兴人民拥护。

  第三,延安有啥用?说说延安的价值(“古为今用”)

  一是应正确理解延安精神这个概念。不能把延安精神仅仅理解为延安人和延安地区的精神。延安精神也不同于一般的这个“精神”那个“精神”。虽然表面说得是精神,但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的理解,它是博大精深的。既有精神层面又包含物质层面,既有思想又有行动。也就是既可叫延安精神也可称延安作风。日常习惯上讲的延安精神,其中内含着延安作风等诸多元素。延安精神是个特定符号,是个专用名词。

  二是应正确理解延安精神与其他“精神”之间的关系。延安精神与之前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与之后的西柏坡精神等以及建国后至今的所有精神:之前的都可以在延安精神这找到归宿;之后的都可以在延安精神这找到根据。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集中发展就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含了前者。之后的一直到今天的所有精神,都是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弘扬和再现。

  三是延安精神对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具有指导意义。延安精神不仅仅是一个“革命的模式”或共产党所取得的“革命业绩”。它上可实现人类人生“做人做事”的崇高境界;下可规范“做人做事”的最低底线。是指导成功人生之路人类人生时刻不可离开的“伟大工具”、“有效方法”和方向盘。他增强人生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可取得人生做人为人做事成事科学发展的事半功倍之效。

  四是延安精神是抽象出来能够穿越时空的法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延安精神就是教育、启迪后代做人为人做事成事的经典学问。当然,在今天弘扬延安精神绝不是简单照搬、复制和模仿延安当年的场景和生活工作环境。与时俱进讲得是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表现方式的改变,但做好这些事的“根、本、魂”“动力源”并没有变。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作风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能变。当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延安安塞县联系点时指出:要用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小平讲他读的书并不多,就是相信毛主席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今天我们搞建设搞改革还是要靠这个。我理解毛泽东的想法,就是要用革命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工作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来干好做好执政条件下的各项工作。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一切人民满意的业绩,可以说都是延安精神的弘扬和再现。反之,一切不好的负面的人民群众不满意,讨厌甚至唾骂的人和事,包括不良社会现象社会风气,都是对延安精神延安作风的背离所产生的后果、恶果。当下要紧的难能可贵的是做好延安精神与现时的“对接转化”工作。延安精神丢不得,正如几代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的:这个法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不能丢。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精神之魂,也是世界精神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执政建设和改革的更大成绩,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应有“正能量”作用。

  “对接转化”指要:

  延安精神也是做人做事的学问。下面选取的14个典型事例,几乎包含了工农兵学商干部知识分子医生演员运动员等主要行当的职业。岗位不同和角色不同,但做人做事两条却完全相同。“做人为人”体现的人格人品高风亮节;“做事成事”体现的能力水平精准到位。

  事例1:“张思德的传人”、“宗旨的化身”——雷锋(1940-1962)男,汉族,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汽车连班长。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40年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下来。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当通讯员和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入团,此后,他相继在望城县沩水工程指挥部、团山湖农场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1月,他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被夸奖为“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1962年8月15日不幸殉职。

  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 、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先后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许多人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长大的。

  事例2:“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944-1994)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事例3:“ 公仆情怀”、“亲民爱民”的县委书记——焦裕禄(1922-1964)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他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每年的5月14日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总有上万人从全国各地自发来到河南兰考,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他工作阅历丰富,经历过多岗位的领导工作。1962年 12月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来兰考后在治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双脚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他带领全县人民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他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亲自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作为指导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效武器。

  他对人民满腔热情 ,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要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随后,全国各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号召、强调全党学习焦裕禄?因为时代呼唤焦裕禄,人民需要焦裕禄。焦裕禄仅仅在兰考工作了一年三个月零二十天。是什么魔力使它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我认为“少而精”“短而优”是焦裕禄事迹的最突出特点。靠的就是焦裕禄精神,而决定性的前提就是焦裕禄精神第一条,习总书记先后两次亲自总结概括出的“亲民爱民”和“公仆情怀” 两个头条,就是首先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做人做事就有了“本身硬”的前提和保证。

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