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月薪7000元聘大学生车夫 应聘者寥寥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说真正的老房子门前必要种槐树。千年松、万年槐,有老宅必有老槐。门前一棵槐家里升官又发财。”
这一段解说词,来自一位北京大爷松广新。他是"后海八爷"车队里的五爷。车队做的是什刹海三轮车胡同游的生意。车队里有8位老北京人,都是土生土长在什刹海,了解什刹海和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他们就是人称的"后海八爷"。
中央台记者来到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场旁找"后海八爷"车队的时候,三爷李永福穿着白褂儿、黑裤,戴着手串儿,正在街边树荫下,等着拉活儿,三轮车就停在旁边。
李永福:在我们行程里就路过我们家,我会告诉他们我就在这住,在这儿住了好几代人了。我觉得我们家能住在什刹海,是一个很骄傲的一件事,从解放前我们家就在这住,就住河边这,算什刹海老住户。什刹海好多历史文化知识,我们从小就知道,因为出生长大在这个地方。但是刚开始干这个的时候,真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
李永福说的"艰难"并不是指要背要记景点的介绍词,而是心理上的不适应。因为老北京人讲"面儿",2003年,李永福下岗,才在家门口干起了胡同游车夫,他说,这在街坊四邻面前,是件丢面子的事儿。
李永福:因为一直在国营单位,又是坐办公室的。然后你突然干这个,老同学老邻居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去看你。真的,那会刚出来的时候,碰到老街坊、老同学了,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现在没事,现在街坊什么看见我都好着呢。看见了我都说,福子你干吧,听别人讲,瞎掰,咱们什刹海得你讲,现在这都认可了。
采访当中,不论是三爷李永福,还是车队经理吉亚飞都多次强调,蹬三轮车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向游客介绍什刹海的历史文化,三轮车在这里不只是交通工具,车夫也不只需要卖力气。
不过,车夫确实很辛苦,我们的记者去采访的那一天,北京最高气温在40度上下,已经58岁的李永福还是要在日头下,一边蹬车一边为客人讲解。
李永福:上午我拉了一趟一个半小时,热,肯定是热。因为你毕竟快六十的人了。平地蹬着还行,要有上坡,就觉得有点上不来气。天一热,那人家客人也是特别通情达理,上了坡以后,“歇会儿李师傅,咱不着急”。再蹬个一两年吧,我就真不想再蹬了,太累,年龄也大了。招徒弟肯定是要招年轻人。
"后海八爷"几乎都已经蹬了十多年的车了,最大的今年58岁了,小的也40多岁。感觉有点"干不动"了,想找年轻人来接班。再加上来什刹海的很多游客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希望徒弟能会说英语。李永福说,他就吃过不会英语的亏。
李永福:你打一个活儿俩老外,我什么都不会说,扭脸人问别人去了,人家梆梆梆几句,上车走了,人家把钱挣了。你不着急啊。我们那英语啊,太烂。干这活儿最先学什么呀,钱!你要多少钱,人给多少钱,你得知道啊。起码你比如说,告诉他这是一座老桥,有多少年的历史。用英语告诉他。
有体力、懂英语、会学习,5月初,车队开始公开招聘,希望招到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吉亚飞介绍,大学生来蹬车,每月能挣6000到7000元,还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岗位。
不过,到现在,一个月了,面试的大学生还是个位数,还没人确定会留下。
李永福:如果你是一个男孩,我招你,你愿意吗?姑娘。
记者:可以尝试,但是可能不会这么长时间……
李永福:你很实在说这句话,你们只能是尝试,你能够长期的像我们一干干十几年吗。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时尚,这么超前,他能够干这个么?我现在反正是挺怀疑的。这些大学毕业生有几个愿意干这个的呀。而且干这个因为有很多世俗的东西。原来蹬三轮车、蹬排子车、拉洋车的,都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你看那个骆驼祥子。但是今天什刹海的这些车工,他在出卖劳动力的同时,还在传承什刹海历史文化。他是这种文化历史的传播者,这个很重要。
体力不行、和专业不对口、太新鲜了不了解、觉得干不长久……记者问了几位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几乎都表示不太会选择这个职业。虽然现在徒弟还没招到,但李永福说,标准不能降。
李永福:老北京城、什刹海的这些历史文化需要传承。这得有人去做,我们还能干几年啊,它以后肯定要年轻人来接这个班。干三天、五天、干一年半载,上这等于是镀金来。如果是这样的孩子,让我看出来,我绝对不带。干这个你得热爱这个地方,热爱这座城市。还要有一定责任心。你说这是不是挺难得呀。再找呗,慢慢找。
(原标题:北京后海招募大学生车夫:起薪6000 应聘者寥寥无几)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